电车免首付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和可能存在的“套路”:
正常营销手段
- 降低购车门槛:在竞争激烈的电车市场,部分正规车企或金融机构推出免首付政策,是为了降低消费者的购车门槛,让更多人有能力购买电车。如小鹏汽车推出的X9“五年0利息0首付”,G9、P7i、G6“三年0利息0首付”,特斯拉Model3“5年0息”还追加8000元保险补贴等,旨在刺激消费,提高市场占有率。
- 融资租赁模式:一些厂商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实现免首付。消费者在合同期内以租赁的形式使用车辆,按期支付租金,租赁期满后可选择购买车辆获得所有权。如宝马部分车型主推48期0首付,走旗下金融公司先锋租赁操作。
可能存在的套路
- 费用隐藏或增加
- 高额手续费:虽说是免首付,但可能会收取高额的手续费、服务费等,算下来实际购车成本并不低。比如某些不良商家的零首付购车利率往往是普通利息的两倍。
- 保险搭售:要求消费者在店内购买高价的全险,且可能包含一些不必要的险种,从中获取保险返点。
- 抬高车价:先将车辆价格抬高,再进行免首付操作,使消费者以为占了便宜,实际上支付的总价更高。
- 贷款额度提高:将购置税、保险费等费用都算进贷款额度里,导致消费者承担的利息成本及衍生费用增多。
- 合同与产权问题
- 合同陷阱:合同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如提前还款的高额违约金、车辆质量问题的责任推诿等,消费者如果不仔细阅读合同,可能会在后期产生纠纷时处于不利地位。
- 车辆产权:在融资租赁的免首付模式下,合同期内车辆所有权归厂商或租赁公司。若消费者出现逾期还款等违约情况,可能会面临车辆被收回的风险。
- 不良商家欺诈
- 虚假宣传:以免首付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到店后,再以各种理由告知无法办理免首付,或者推荐其他高成本的购车方案。
- 诈骗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免首付的名义进行诈骗,收取消费者的定金或其他费用后消失不见,或者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