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跑高速充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但也在不断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充电设施方面
- 数量不足:虽然截至2023年底,全国建设充电停车位的服务区达6328个、占服务区总数的95%,但部分服务区充电桩数量仍较少,大多只有2-3个桩,合计4-6个枪头,在出行高峰时难以满足需求。
- 分布不均:不同地区高速公路充电桩分布差异大,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对密集,而一些偏远地区、山区或新建设的高速路段,充电桩数量少甚至没有。
- 功率有限:许多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功率普遍在60kW至120kW之间,当多个车辆同时充电时,功率分配不均,还可能出现车辆“抢功率”现象,影响充电效率。
- 故障问题:部分充电桩存在维护不到位的情况,故障桩占一定比例,降低了可用充电桩数量,影响车主充电体验。
车辆本身方面
- 续航打折:高速行驶时车辆动力输出需求大,电池能量消耗加快,且空调、音响等辅助设备的使用也会增加耗电量,导致实际续航里程大幅缩短,使车主需要更频繁地充电。
- 充电速度差异:不同车型充电速度不同,400V车型充电速度慢但保有量较大,在充电高峰时会增加整体等待时间,即便有800V等快充车型,也可能因充电桩被占用等无法发挥优势。
特殊时期和场景方面
- 节假日高峰:在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期,车流量大幅增加,充电需求远超平时,即使有较多充电桩也容易出现排队现象,车主可能需等待1-2个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充电。
- 特定区域:在一些热门旅游线路、进出大城市的高速公路等,充电需求也相对集中,可能出现充电困难的情况。
管理与使用方面
- 缺乏统一管理:部分充电站存在运营商各自为战的情况,对于充电桩的使用规则、车辆引导等缺乏有效管理,例如800V超充桩可能被不支持快充的车辆占用,影响整体充电效率。
- 车主使用习惯:一些车主在充电时可能会选择将电量充至较高比例,如90%以上,而车辆在SOC80%以上充电速度会变慢,导致占用充电桩时间较长,影响后续车主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