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车开滴滴是有可能赚钱的,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具体分析:
有利因素
- 成本优势
- 能耗成本低:电车依靠电力行驶,与燃油车相比能耗费用大幅降低,通常每公里电费不超过0.3元,而燃油车每公里油费可能在0.5-0.7元左右。
- 保养成本低:电车的机械结构相对简单,无需更换机油、火花塞等部件,保养周期较长,费用也较低,每月保养费可能在200-500元。
- 政策支持
- 购车补贴:部分地区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有补贴政策,可降低购车成本。
- 通行优惠:一些城市给予电动网约车道路通行优先、免收停车费等优惠政策,能减少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
- 平台补贴:网约车平台为推广电动车的使用,会向电动网约车司机提供车辆购置、充电费用等方面的补贴,在特定时段还有奖励机制,完成更多订单可获得额外收入。
不利因素
- 充电问题
- 设施分布不均:充电桩分布不均衡,在偏远地区数量较少,可能导致司机为寻找充电桩花费额外时间和精力,影响接单效率。
- 充电时间长:相比燃油车加油,电车充电时间较长,快充可能需半小时至1小时,慢充则需数小时,高峰时段还可能需排队充电,降低运营效率。
- 续航问题:尽管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在提升,但长途运营时仍无法与燃油车相比,且高温或低温环境会影响续航表现,司机需频繁充电或担心电量不足,限制接单范围和运营时间。
- 市场竞争: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大城市网约车司机数量多,平台价格战和服务竞争会压缩司机收入空间。
总体而言,如果司机自有电车,无租金或贷款压力,日均在线15小时以上,在订单量充足的地区,扣除成本后月净利可达5000-8000元。如果是租车开滴滴,租车成本较高,若日均流水低于400元,可能难以覆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