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4 年的财务数据和 2025 年的产能规划,小米 SU7 在 2025 年的单车利润预计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将显著收窄。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2024 年亏损现状与原因
2024 年小米 SU7 全年交付 13.68 万辆,平均每辆车亏损 4.5 万元。这一亏损主要由以下因素导致:
- 高研发与固定成本分摊:小米汽车作为新进入者,前期在自建工厂(常州、北京亦庄)、三电系统研发、智能驾驶技术等方面投入巨大。例如,北京工厂年产能 18 万辆,单位产能分摊的设备折旧和厂房摊销成本较高。
- 电池成本占比高: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的 40% 左右,而小米 SU7 初期依赖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采购价格较高。以 SU7 Max 版为例,其电池成本约 8-9 万元(101kWh 版本),占总成本的 30% 以上。
- 毛利率偏低:2024 年小米 SU7 的毛利率为 18.5%,显著低于特斯拉的 25%。这是因为小米采用 “高配低价” 策略抢占市场,例如 Max 版售价 29.99 万元,而成本接近 27-33 万元,硬件利润微薄。
二、2025 年盈利改善的关键因素
(1)产能爬坡与规模效应
- 产能目标:2025 年小米 SU7 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北京亦庄二期工厂投产后,年产能将达 50 万辆。根据特斯拉经验,产能提升至 45 万辆时,单车成本可下降 30%。
- 成本摊薄:若 2025 年交付 35 万辆,固定成本(如研发、工厂折旧)分摊至每辆车的金额将从 2024 年的约 3 万元降至 2 万元左右。
(2)供应链优化与技术降本
- 自研电池技术:小米已启动 CTB 电池技术自研,并与比亚迪合作降低采购成本。预计 2025 年电池成本可下降 15%-20%,例如 101kWh 电池包成本从 9 万元降至 7.2 万元。
- 智能化硬件复用:SU7 的 Orin-X 芯片、激光雷达等硬件将复用至后续车型(如 YU7),研发成本分摊比例提升。
(3)补贴与政策支持
- 购车补贴:2025 年小米 SU7 叠加国家补贴(最高 2 万元)和地方置换补贴(如合肥 1 万元)后,标准版实际售价可降至 19.59 万元。虽然补贴降低了终端售价,但政府补贴直接冲抵成本,对利润影响较小。
- 税收优惠: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间接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促进销量增长。
(4)产品矩阵扩张
- 新车型 YU7:2025 年 6 月推出的 SUV 车型 YU7 将分摊固定成本。若 YU7 年销量达 10 万辆,SU7 的研发成本分摊可进一步降低约 0.5 万元 / 辆。
三、2025 年单车利润估算
(1)成本结构预测
成本项 | 2024 年(元) | 2025 年(元) | 变化原因 |
---|---|---|---|
电池 | 80,000 | 68,000 | 自研 CTB 技术 + 供应链合作降本 15% |
三电系统 | 30,000 | 28,000 | 自研电机成本优化 |
智能化硬件 | 25,000 | 22,000 | 激光雷达等硬件复用至新车型 |
固定成本分摊 | 30,000 | 20,000 | 产能提升至 35 万辆,规模效应 |
总成本 | 165,000 | 138,000 | 综合降本 16.4% |
(2)收入与利润计算
- 平均售价:假设 2025 年 SU7 各版本销量占比为标准版 50%(21.59 万元)、Pro 版 30%(24.59 万元)、Max 版 20%(29.99 万元),加权平均售价为 23.7 万元。
- 毛利率:成本降至 13.8 万元,毛利率提升至 41.8%(23.7 万 - 13.8 万)。
- 单车毛利润:23.7 万 × 41.8% ≈ 9.9 万元。
- 费用与税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占收入约 15%,即 23.7 万 × 15% ≈ 3.56 万元。
- 单车净利润:9.9 万 - 3.56 万 ≈ 6.34 万元。
(3)风险因素
- 市场竞争:特斯拉 Model 3 可能降价至 23 万元,华为智选车等竞品施压,可能迫使小米进一步降价,毛利率或下降 5%-10%。
- 供应链波动:碳酸锂价格若反弹至 20 万元 / 吨,电池成本将增加约 5%,单车利润减少 0.5 万元。
四、结论:2025 年小米 SU7 单车利润预测
- 乐观情景:产能达标、成本优化顺利,单车利润可达6 万 - 8 万元。
- 中性情景:受市场竞争影响,单车利润约3 万 - 5 万元。
- 悲观情景:供应链成本上升或销量不及预期,可能仍小幅亏损(约 **-1 万 - 1 万元 **)。
总体来看,小米 SU7 在 2025 年有望实现从亏损到微利的转变,但盈利稳定性仍依赖产能释放、技术降本和市场竞争态势。若小米能在 2025 年达成 35 万辆交付目标,并有效控制成本,单车利润或接近行业平均水平(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