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车代工厂是哪家

2025-04-29 13:11:11  阅读 2 次 评论 0 条

根据目前公开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为北京亦庄智能工厂,该工厂采用自主生产模式,而非依赖传统代工厂。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一、北京工厂:自主生产的核心枢纽


  1. 产能布局
    北京亦庄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于 2023 年竣工,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2024 年实际交付量达 13.69 万辆,产能利用率接近极限。二期工厂于 2024 年动工,2025 年年中竣工,预计将新增 15 万辆年产能,主要支持 SUV 车型 YU7 的生产。两期工厂满产后,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基本覆盖小米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2. 技术与生产能力
    工厂采用 “自研自产” 模式,整合小米在手机制造领域的智能制造经验,通过 AI 和大数据优化生产流程。例如,SU7 的生产线实现每 76 秒下线一台新车,自动化率超过 95%。核心零部件如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电机(V8s+V6s 三电机系统)均通过供应链直采,而非依赖代工厂。

  3. 车型覆盖
    一期工厂主要生产 SU7 系列(含标准版、Pro、Max 及 Ultra 版本),二期工厂将重点支持 YU7 SUV 的量产。此外,小米计划 2025 年推出增程式 SUV “昆仑”,其生产可能仍依赖北京工厂或未来扩建的三期产能。


二、武汉工厂:潜在代工合作的博弈


  1. 合作谈判进展
    小米曾与东风汽车集团洽谈武汉工厂代工事宜,但双方存在分歧:东风不愿仅承担代工角色,希望保留品牌话语权;同时,若转为代工小米汽车,东风可能失去岚图车型的政府补贴(约 3 万元 / 辆)。截至 2025 年 4 月,谈判仍未达成最终协议,武汉工厂的汽车生产计划尚未明确。

  2. 工厂建设现状
    小米在武汉的智能家电工厂于 2025 年 1 月封顶,预计年内投产,但该工厂专注于空调等家电制造,与汽车生产无关。汽车工厂方面,小米虽在武汉招募过相关岗位,但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三、其他潜在代工可能性


  1. 早期传闻中的代工厂
    2023 年前后,市场曾传闻小米可能与长城、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合作代工,但这些信息未得到官方确认。例如,长城的 A 级车型定位与小米用户群体契合,富士康的电子制造经验被看好,但最终小米选择自建工厂以掌控品牌调性。

  2. 江铃代工的羿驰 01
    2025 年 4 月,小米投资的工匠派与江铃新能源合作推出电动跑车羿驰 01,售价 22.98 万元。该车型由江铃代工,但属于小米生态链企业的独立项目,并非小米主品牌汽车。


四、小米选择自主生产的深层逻辑


  1. 品牌控制权
    汽车作为重资产、长周期产品,代工模式可能导致品牌形象模糊。小米通过自建工厂,强化 “小米智造” 标签,与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竞争。

  2. 技术整合需求
    小米汽车强调 “人车家全生态”,需深度整合澎湃 OS、800V 高压快充、智能驾驶等自研技术。自主生产更利于技术落地与迭代,例如 SU7 Ultra 的三电机系统需定制化产线支持。

  3. 供应链风险管控
    2024 年供应链波动(如芯片短缺)促使小米加强垂直整合。通过投资宁德时代、中航锂电等核心供应商,并自建工厂,小米可降低对外部代工的依赖。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主要生产方为北京亦庄智能工厂,该工厂通过两期建设实现自主量产,二期投产后将支撑 35 万辆年交付目标。武汉工厂的代工合作仍在谈判中,尚未形成实质性产能。早期传闻的代工厂(如长城、富士康)未在 2025 年的公开信息中出现,小米更倾向于通过自建产能掌控品牌与技术。若未来武汉工厂合作达成,可能成为第二生产基地,但短期内代工模式并非小米汽车的主流选择。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689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