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已经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并且产能正在快速扩张。以下是关键进展的详细分析:
一、量产交付情况
- 首款车型 SU7 的交付进展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于 2024 年 3 月 28 日正式发布,截至 2024 年底累计交付 136,854 辆,2025 年 3 月累计交付量突破 20 万辆。这一成绩刷新了新势力品牌最快交付 20 万辆的纪录,且 SU7 在 2024 年 10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 万台,登顶中大型纯电轿车销量冠军。
- 产能爬坡:2024 年小米汽车一期工厂通过优化产线,实际产量已超过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2025 年目标交付量从 30 万台提升至 35 万台。
- 高端车型 SU7 Ultra 的量产
预售价 81.49 万元的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于 2025 年 3 月发布,10 分钟内小订突破 3,680 台,女性车主比例超过 20%,且吸引了大量 BBA(奔驰、宝马、奥迪)用户换购。该车型的量产进一步验证了小米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二、工厂建设与产能扩张
- 一期工厂持续优化
小米汽车北京一期工厂(亦庄基地)自 2024 年投产以来,通过产线优化和供应链管理,产能利用率已达 160%,月均产量约 1.2 万辆。工厂还开放了常态化参观,展示了小米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实力。
- 二期工厂加速投产
- 建设进展:二期工厂于 2024 年 7 月启动建设,2025 年 4 月 17 日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竣工,7-8 月正式投产。
- 产能提升:二期工厂投产后,两座工厂总年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加上未来可能的三期扩建(规划用地 52 公顷),小米汽车的产能储备可满足更高的市场需求。
三、生产资质与供应链保障
- 独立生产资质落地
2024 年 7 月,小米汽车获得工信部独立生产资质,尾标正式更换为 “小米牌”,结束了此前借用北汽越野资质的阶段。这一资质的取得为小米自主生产和产品迭代提供了法律保障。
- 供应链体系完善
- 核心零部件:小米与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汇川技术(电机)、博世(底盘系统)等头部供应商建立合作,确保关键部件的稳定供应。
- 本地化布局:武汉江夏区的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项目投产,预计年产 30 万套,进一步强化供应链韧性。
四、技术研发与产品规划
- 智能驾驶与底盘技术
小米在 2024 年广州车展发布了全场景智能驾驶系统 Xiaomi HAD,并计划于 2024 年底向先锋版用户推送内测版本。此外,智能底盘预研技术(如全主动悬架、四电机系统)的推出,为未来车型的性能提升奠定了基础。
- 新车型布局
第二款车型小米 YU7(SUV)已完成工信部申报,计划 2025 年中上市,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五、财务与市场挑战
尽管小米汽车 2024 年亏损 62 亿元(单车平均亏损约 4 万元),但依托小米集团的资金支持和规模效应,其汽车业务仍处于健康发展轨道。2025 年交付目标的提升(35 万台)和产能扩张,显示出小米对市场需求的信心。
总结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已实现 SU7 的规模化生产,交付量快速增长,工厂产能持续扩张,供应链和资质问题均已解决。随着二期工厂的投产和新车型的推出,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