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su7参考保时捷

2025-04-29 11:59:55  阅读 2 次 评论 0 条

小米 SU7 自 2023 年发布以来,其设计与性能一直被广泛讨论,尤其与保时捷车型的对比成为焦点。2025 年,随着小米 SU7 Ultra 的推出,这一话题进一步升级。以下从设计理念、性能对标、技术合作及市场反馈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设计理念:风阻优化与运动基因的融合


小米 SU7 的设计团队在初期便确立了 **“效率优先”的核心原则,通过风洞测试将风阻系数优化至0.195Cd**,这一数据甚至优于保时捷 Taycan(0.22Cd)。设计师李田原强调,SU7 的流线型车身灵感源自 “零重力水滴”,而非刻意模仿保时捷。然而,其溜背造型、宽体轮拱等元素与保时捷 Taycan 的相似性仍引发热议。保时捷中国总裁柯时迈对此回应称:“好的设计或许总是心有灵犀”,暗示双方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上的共性。

2025 年推出的 SU7 Ultra 进一步强化了运动属性:

  • 空气动力学套件:新增主动式扩散器(0-16° 动态调节)和 Gurney 扰流板,最大下压力达 285kg,提升高速稳定性。
  • 轻量化设计:全车 21 处使用碳纤维材料,总面积 5.5㎡,整备质量降低至 2260kg,接近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的 2350kg。

二、性能对标:从参数超越到赛道竞技


小米 SU7 从发布初期便以 **“性能对标保时捷”** 为目标,雷军在发布会上直言:“我们在每一个性能表现上都跟保时捷 Taycan 去死磕”。2025 年,SU7 Ultra 的量产版将这一对标推向新高度:

参数小米 SU7 Ultra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动力总成三电机(1548 马力)双电机(1034 马力)
0-100km/h 加速1.98 秒(不含起步时间)2.3 秒(选装 Weissach 套件后 2.2 秒)
最高时速350km/h260km/h
赛道表现上海国际赛车场 2 分 9 秒 944(量产车圈速纪录)7 分 07 秒 55(纽北非量产车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SU7 Ultra 在连续刷圈能力上仍与保时捷存在差距。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通过 Porsche Active Ride 主动悬挂系统,可在高强度驾驶中保持圈速衰减控制,而小米 SU7 Ultra 的空气弹簧系统在赛道耐久性测试中尚未完全验证。

三、技术合作:竞争与借鉴并存


尽管小米与保时捷尚未官宣技术合作,但双方在以下领域存在潜在关联:

  1. 底盘调校:小米 SU7 Ultra 的电磁感应悬挂系统与保时捷 Taycan 的 PASM(保时捷主动悬挂管理系统)在原理上相似,均通过实时调节阻尼提升操控性。
  2. 智能驾驶:SU7 Ultra 搭载的 Xiaomi HAD 系统支持 “车位到车位” 端到端智驾,而保时捷 InnoDrive 系统则侧重于弯道 G 值控制,两者在技术路径上存在差异,但均以提升驾驶体验为目标。
  3. 供应链:小米 SU7 Ultra 的倍耐力 P ZERO R 半热熔轮胎、Akebono 制动卡钳等配置与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的赛道套件高度相似,显示出对成熟性能部件的借鉴。

此外,小米在欧洲设立的研发中心与保时捷总部仅一街之隔,并吸纳了前法拉利、宝马的工程师,这为未来的技术交流埋下伏笔。

四、市场反馈:价格颠覆与品牌认知


小米 SU7 的高性价比策略对保时捷形成冲击:

  • 价格对比:SU7 Ultra 售价 52.99 万元,仅为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199.8 万元)的 26.5%,但性能参数全面超越。
  • 销量表现: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累计交付超 32 万辆,而保时捷 Taycan 同期在华销量不足 1 万辆。

不过,保时捷 CEO 奥博穆在 2025 上海车展上表示:“小米的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驾驶能力难以与保时捷相提并论”,强调保时捷在品牌溢价、工艺细节及赛道基因上的不可替代性。

总结:借鉴与超越的辩证关系


小米 SU7 对保时捷的 “参考” 并非简单模仿,而是以性能为锚点的技术追赶。从风阻优化到赛道竞技,从参数对标到供应链整合,小米通过极致性价比和快速迭代,在电动车市场开辟了新赛道。尽管在品牌积淀和驾驶质感上仍有差距,但 SU7 Ultra 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品牌在高性能电动车领域的突破。未来,双方在智能驾驶、电动平台等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或将重塑全球豪华电动车市场格局。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684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