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的外观设计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其整体风格与保时捷 Taycan 存在显著相似性,尤其是在轿跑轮廓、车身线条和细节元素上展现出高度的设计趋同性。以下从具体设计维度展开分析:
一、核心设计对标:保时捷 Taycan
- 车身比例与姿态
小米 SU7 与保时捷 Taycan 均采用低趴轿跑设计,车长超过 5 米,轴距接近 3 米,营造出修长的车身比例。两者的车顶弧线几乎完全一致,从 A 柱到车尾的溜背线条流畅且急促,形成标志性的 "飞线" 造型。侧面腰线均采用上扬式设计,配合前低后高的车身姿态,强化了运动感。
- 前脸与灯组
- 轮廓:两车前脸均为扁平化设计,引擎盖线条下压,搭配封闭式格栅(小米 SU7 为纯电设计,Taycan 保留传统格栅元素),营造出强烈的俯冲感。
- 大灯:Taycan 的四点式 LED 大灯与小米 SU7 的分体式贯穿灯带在布局位置上相似,但风格差异明显。Taycan 延续保时捷家族的圆形灯组基因,而小米 SU7 采用更具科技感的 "星环" 灯带。
- 尾部与细节
- 贯穿式尾灯:两者均采用贯穿式尾灯设计,但 Taycan 的尾灯更纤细且带有家族化的 "PORSCHE" 标识,小米 SU7 则通过灯带造型和扩散器设计强化运动属性。
- 轮毂与轮胎:小米 SU7 可选装的 21 英寸金属钕色运动轮毂与 Taycan Turbo S 的低风阻轮毂在造型上有相似之处,但 Taycan 的轮胎宽度更宽,视觉上更具攻击性。
二、差异化设计解析
- 尺寸与空间
小米 SU7 的车长(4997mm)和轴距(3000mm)略大于 Taycan(车长 4963mm,轴距 2900mm),车身比例更偏向中大型轿车,后排腿部空间更优。而 Taycan 的紧凑车身设计更强调操控灵活性。
- 科技与未来感
小米 SU7 的前脸采用无边界格栅搭配动态呼吸灯,侧裙和尾部融入碳纤维饰板,整体风格更具未来感。Taycan 则保留了保时捷的经典元素,如蛙眼大灯和立体尾翼,更注重品牌传承。
- 色彩与个性化
2025 款小米 SU7 新增璀璨洋红配色,搭配专属米型轮毂,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Taycan 则以金属灰、火山灰等经典配色为主,强调豪华质感。
三、行业视角与设计逻辑
- 电动化时代的设计趋同
低风阻、溜背造型、封闭式格栅等设计成为电动车的主流选择。小米 SU7 与 Taycan 的相似性反映了行业对空气动力学和美学平衡的共同追求。例如,小米 SU7 的风阻系数为 0.195Cd,Taycan 为 0.22Cd,均属于行业领先水平。
- 新势力与传统豪华品牌的博弈
小米 SU7 的定价(25.99 万元起)仅为 Taycan(103.8 万元起)的四分之一,但性能参数(如 1.98 秒零百加速)却实现反超。这种 "技术平权" 策略使得小米 SU7 被视为 "平民版 Taycan",但也引发了对设计原创性的争议。
- 官方回应与行业共识
保时捷中国总裁曾公开表示,小米 SU7 与 Taycan 的相似性是 "好设计的共鸣",暗示行业内对设计借鉴的默许。事实上,汽车设计中 "致敬" 经典的案例并不罕见,如蔚来 ET7 与奔驰 CLS 的线条呼应。
四、2025 款 SU7 的设计升级
2025 款小米 SU7 在保持原有设计语言的基础上,通过以下细节优化提升辨识度:
- 轮毂升级:新增 20 英寸花瓣低风阻轮毂和 21 英寸金属钕色运动轮毂,强化性能感。
- 车身配色:璀璨洋红限定色采用三层金属漆工艺,阳光下呈现渐变效果,与 Taycan 的 Turbonite 金属灰形成差异化竞争。
- 智能交互:前格栅集成激光雷达和摄像头,通过动态灯语实现人车交互,这一设计在保时捷车型中尚未普及。
总结
小米 SU7 的外观设计在整体轮廓和部分细节上与保时捷 Taycan 高度相似,尤其是轿跑姿态和溜背线条的运用。但通过科技元素的植入、尺寸优化和个性化配置,小米 SU7 形成了独特的设计语言。这种 "借鉴 + 创新" 的策略,既满足了消费者对豪华感的追求,又通过性价比和智能化实现了差异化竞争。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小米 SU7 提供了接近百万级豪华电动车的视觉体验,而保时捷 Taycan 则仍是品牌溢价和工艺传承的象征。两者的对比,本质上是技术普惠与品牌价值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