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25 年小米汽车的产品布局来看,其设计语言与保时捷的经典车型存在显著呼应,但并非简单的 “模仿”,而是基于市场定位和技术路线的差异化创新。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小米 SU7 Ultra 与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的设计对话
作为小米首款性能旗舰车型,SU7 Ultra 的设计引发了广泛讨论。其封闭式前脸、溜背式车身以及贯穿式尾灯等元素,与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的运动化风格高度相似。这种设计语言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纯电动车的空气动力学需求(SU7 Ultra 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另一方面也借鉴了保时捷在豪华运动轿车领域的成功经验。
但两者的设计理念存在本质差异:
- 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延续了保时捷家族 718/911 系列的 “蛙眼” 大灯和肌肉感车身线条,强调机械美学与赛道基因。其内饰采用大量 Alcantara 材质和碳纤维饰板,营造出强烈的战斗氛围。
- 小米 SU7 Ultra:更注重科技感与实用性。例如,车内配备 56 英寸 AR-HUD 抬头显示、16.1 英寸中控屏以及小米澎湃 OS 车机系统,同时采用 24K 金碳纤维车标等独特设计。这种 “科技豪华” 的定位,使其与保时捷的传统豪华形成差异化竞争。
二、小米 YU7 与保时捷卡宴的 SUV 市场对标
小米第二款车型 YU7(内部代号 “摩德纳”)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其设计被媒体形容为 “小米版卡宴”。从曝光的渲染图来看,YU7 采用了类似保时捷卡宴轿跑版的溜背造型,配合狭长的水滴形大灯和隐藏式门把手,展现出运动与优雅的平衡。这种设计选择可能是为了对标保时捷卡宴在豪华 SUV 市场的地位,但小米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了创新:
- 智能化配置:YU7 搭载小米自研的智驾系统,配备激光雷达和多个超声波雷达,支持城市领航辅助等功能,而保时捷卡宴的智能驾驶系统仍以基础功能为主。
- 动力性能:YU7 双电机版最大功率达 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 3.2 秒,续航里程最高 820 公里,显著优于保时捷卡宴纯电版(最大功率 300kW,续航 676 公里)。
- 价格策略:YU7 预计售价 23 万元起,而保时捷卡宴起售价超过 91 万元,小米通过高性价比切入主流市场。
三、设计争议背后的行业逻辑
- 市场定位的必然性:小米作为跨界车企,需要通过 “豪华感” 快速建立品牌认知。保时捷的设计语言因其高辨识度和市场认可度,成为新势力品牌的常见参照系。例如,蔚来 ET7 借鉴了保时捷 Panamera 的线条,小鹏 P7 则与保时捷 Mission E 概念车有相似风格。
- 技术路线的趋同性:纯电动车的机械结构简化(如无需传统进气格栅),使得设计更注重空气动力学和造型整体性。这导致不同品牌的电动车在轮廓上出现相似性,例如特斯拉 Model S、保时捷 Taycan 和小米 SU7 均采用溜背设计。
- 消费者认知的双刃剑:设计相似性可能引发争议,但也能帮助新品牌快速打开市场。例如,小米 SU7 因 “保时米” 的戏称获得大量曝光,其月销量突破 2 万辆,部分消费者甚至认为其设计 “青出于蓝”。
四、保时捷的回应与行业影响
面对小米的 “设计对话”,保时捷展现出成熟品牌的格局。其高管公开表示 “好设计总是心有灵犀”,并在 2025 上海车展期间与小米 SU7 Ultra 进行赛道成绩对比(小米以 6 分 46 秒 874 刷新纽北四门电车纪录,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的 7 分 7 秒 550)。这种良性竞争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例如小米在 SU7 Ultra 上应用的三电机动力系统和碳化硅电控技术,已被保时捷列为下一代车型的研发重点。
结论:超越 “模仿” 的设计进化
2025 年小米汽车的设计并非简单模仿保时捷某一款车型,而是通过对保时捷经典元素的解构与重构,结合自身的智能化基因,形成了独特的 “科技豪华” 风格。这种设计策略不仅帮助小米快速切入高端市场,也为传统豪华品牌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 当智能化成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设计的价值将更多体现在用户体验而非单纯的造型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