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其设计语言确实与保时捷部分车型存在视觉上的呼应,但具体相似程度需结合设计细节和品牌理念综合分析:
一、与保时捷 Taycan 的设计共鸣
从外观轮廓看,小米 SU7 与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存在显著相似性。两者均采用低趴的轿跑姿态,车身比例呈现长轴距(小米 SU7 轴距 3000mm,Taycan 为 2900mm)、短前后悬的特征,配合溜背式车顶线条,营造出运动化的视觉效果。具体设计元素对比如下:
- 前脸布局:小米 SU7 的封闭式格栅与 Taycan 的贯穿式灯带设计异曲同工,均通过简洁的面板强化电动化身份。两者的大灯组位置较高,且采用扁平化设计,Taycan 的四点式 LED 灯组与小米 SU7 的 “水滴大灯” 虽造型不同,但均通过几何线条塑造科技感。
- 侧面线条:两车的腰线走势相似,从前轮拱延伸至车尾,配合无框车门和隐藏式门把手,形成流畅的侧面轮廓。Taycan 的 21 英寸轮毂与小米 SU7 的 20 英寸星芒轮毂(选装)在辐条设计上均强调空气动力学,例如 Taycan 的涡轮式轮毂与小米的花瓣式低风阻轮毂。
- 尾部设计:小米 SU7 的贯穿式光环尾灯与 Taycan 的一体式尾灯在灯带布局上有相似之处,夜间点亮后均呈现出强烈的视觉辨识度。此外,两者的后包围均采用扩散器设计,Taycan 的扰流板与小米 SU7 的主动尾翼(Max 版)进一步强化运动属性。
二、设计差异与品牌特色
尽管存在相似性,小米 SU7 在细节处理上仍体现出独特的设计语言:
- 尺寸与比例:小米 SU7 车长 4997mm,宽 1963mm,整体尺寸大于 Taycan(4963mm×1966mm),更接近中大型轿车的定位。这种尺寸差异使得小米 SU7 的车身线条更显舒展,而 Taycan 则保持了保时捷一贯的紧凑运动感。
- 大灯与格栅:小米 SU7 的 “水滴大灯” 采用圆角多边形矩阵设计,内部融入 “米” 字形灯腔结构,与 Taycan 的四点式大灯形成鲜明对比。此外,小米 SU7 的格栅区域通过发光 “MI” LOGO 强化品牌标识,而 Taycan 则通过贯穿式灯带实现品牌辨识度。
- 空气动力学创新:小米 SU7 以 0.195Cd 的风阻系数刷新量产车纪录,其设计亮点包括 G4 连续曲率车身、隐藏式雨刮器和底部全封闭护板。相比之下,Taycan 的风阻系数为 0.22Cd,虽属优秀水平,但在细节工艺上未达到小米 SU7 的极致。
三、设计理念与市场定位
- 保时捷的经典传承:Taycan 作为保时捷首款纯电车型,延续了品牌 “设计追随功能” 的信条。其车身线条保留了 911 的经典元素,如圆润的翼子板和溜背造型,同时通过贯穿式尾灯等创新设计实现电动化转型。
- 小米的科技美学:小米 SU7 由前宝马、奔驰设计师团队操刀,融合了德系豪华与东方美学。例如,175° 涟漪曲面的前轮包设计灵感源自水滴流动,而光环尾灯的 “XIAOMI” 灯效则强化了品牌标识。这种设计理念更偏向年轻化与科技感,与保时捷的经典豪华形成差异。
四、市场反馈与行业评价
保时捷中国总裁柯时迈曾公开表示,“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间接回应了市场对两者相似性的讨论。而小米创始人雷军则在发布会上直言 SU7 是 “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的 Dream Car”,凸显其对标豪华品牌的野心。从市场表现看,小米 SU7 凭借 21.59 万 - 29.99 万元的售价(标准版),成功切入中高端纯电市场,而 Taycan 的起售价高达 89.8 万元,两者的目标用户群体存在显著差异。
总结
综合来看,小米 SU7 在设计语言上与保时捷 Taycan 存在一定的视觉共鸣,尤其在轿跑姿态和科技化细节上体现出相似性。但两者的品牌定位、设计理念及市场策略存在本质差异:保时捷 Taycan 是经典豪华品牌的电动化旗舰,而小米 SU7 则是科技公司对中高端纯电市场的探索。这种 “神似形不似” 的设计策略,既体现了对行业标杆的致敬,也展现了小米汽车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