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用的谁的电机

2025-04-29 04:32:43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电机供应呈现出多元化合作与自主研发并行的格局,覆盖不同车型的技术需求和市场定位。根据最新公开信息,其电机供应链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合作伙伴及自研技术:

一、核心供应商与联合研发


  1.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汇川技术)

    • 合作范围:汇川技术是小米汽车的重要合作伙伴,为小米 SU7 系列(如 V6s 电机)和YU7 车型提供驱动电机。
    • 技术亮点

      • V6s 电机:与小米联合研发,适配 800V 高压平台,最大功率 275kW,峰值扭矩 500N・m,转速达 21,000rpm,支持高性能车型的动力需求。
      • 电驱系统集成:汇川技术的电驱系统集成度极高,体积紧凑(如 “鞋盒大小”),提升了车辆空间利用率和能效表现。

    • 市场地位:汇川技术在 2024 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三,其稳定性和技术实力为小米汽车提供了产能保障。

  2.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联电)

    • 合作范围:联电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驱动电机,适配 400V 平台,最大功率 220kW,峰值扭矩 400N・m,满足基础车型的续航和动力需求。
    • 技术特点:联电的电机在成本控制和可靠性方面表现突出,适用于走量车型。

  3. 方正电机

    • 合作范围:方正电机为小米 SU7 后驱版供应 210kW 永磁同步电机,适配 800V 高压平台,采用油冷散热和扁线绕组技术。
    • 量产进展:2024 年完成 10 万台交付,用于 SU7 首批量产车,2025 年继续扩大供应规模。
    • 技术验证:工信部目录及第三方报告(如高工产研 GGII)确认了方正电机的技术参数与小米 SU7 的匹配性。


二、小米自研电机技术


  1. V8s 超级电机

    • 技术突破

      • 全球最高转速:27,200rpm,功率密度达 10.14kW/kg,峰值功率 425kW,峰值扭矩 635N・m,效率高达 98.11%。
      • 材料创新:采用 960MPa 高强度特种硅钢片(行业主流材料强度的 2 倍),结合双向全油冷散热和 S 型立体油路设计,解决了高速下的散热和转子应力问题。
      • 自研能力:小米在 V8s 研发中申请 155 项专利,其中 60 项已授权,汇川技术未参与生产,完全由小米自主掌控。

    • 应用车型

      • SU7 Ultra:搭载两台 V8s 电机,总功率 850kW,零百加速 1.98 秒,刷新性能标杆。
      • 2025 年量产计划:V8s 已实现量产,将逐步搭载于高端车型,如 SU7 V8s 版、YU7 高性能版等。


  2. 预研技术储备

    • 激光缠绕转子技术:实验室已实现 35,000rpm 的转速验证,采用碳纤维激光原位固化工艺,未来可能应用于下一代车型。
    • 碳化硅(SiC)电控:与汇川技术合作开发 SiC 电驱系统,提升能效和响应速度,适配 V8s 电机的高性能需求。


三、供应链策略与技术布局


  1. 双供应商机制

    • 电池与电机协同:例如,SU7 系列采用 “联电 + 汇川” 的电机组合,SU7 Ultra 则采用 “汇川 + 自研 V8s” 的双电机方案,确保产能和技术冗余。
    • 材料与工艺合作:小米与首钢合作开发 960MPa 硅钢,与英飞凌合作 SiC 芯片,强化核心技术供应链。

  2. 智能化与生态整合

    • 电控系统:方正电机与小米自研的 “摩德纳” 平台实现数据互通,支持扭矩矢量控制和 OTA 升级。
    • 热管理协同:三花智控提供冷却液壶,华域汽车供应压缩机,保障电机与电池的热平衡。

  3. 市场定位与成本控制

    • 高端化:V8s 电机主打性能与技术领先,支撑 SU7 Ultra 等车型的 “超跑” 定位。
    • 性价比:联电和方正电机的电机用于基础车型,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覆盖面。


四、典型车型电机配置示例


车型电机供应商电机型号 / 技术功率 / 扭矩应用场景
SU7 标准版联电V6220kW/400N·m日常通勤
SU7 Max汇川技术V6s275kW/500N·m中高端性能
SU7 Ultra汇川技术(前电机)+ 自研 V8s(后电机)V6s + 双 V8s288kW + 850kW极致性能
YU7 后驱版方正电机210kW 永磁同步电机210kW/420N·m家用 SUV
YU7 四驱版汇川技术(前)+ 自研 V8s(后)V6s + V8s275kW + 425kW长续航与性能兼顾

五、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通过 “联合研发 + 自主创新” 的策略,在电机领域实现了从供应链依赖到技术引领的转变。其自研的 V8s 电机不仅刷新了行业转速纪录,更通过材料、散热和控制算法的创新,推动了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进步。未来,随着激光缠绕转子等预研技术的落地,小米有望进一步巩固在高性能电机领域的优势,同时通过双供应商机制和规模化生产,平衡成本与性能,加速市场渗透。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661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