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su7驾驶感

2025-04-28 23:48:22  阅读 2 次 评论 0 条

2025 年的小米 SU7 在驾驶体验上展现出了鲜明的科技与性能融合的特质,其驾驶感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动力性能:狂暴加速与线性输出的平衡


小米 SU7 的动力表现堪称其核心亮点。以 Max 版为例,双电机四驱系统可输出 673 马力和 838N・m 扭矩,0-100km/h 加速仅需 2.78 秒,而 Ultra 纽北限量版更是将这一数据压缩至1.98 秒,动力响应迅猛如电,推背感强烈到甚至会让驾驶者产生眩晕感。这种性能在城市道路中超车、变道时游刃有余,但普通版车型(后驱单电机)的动力则相对保守,加速踏板需深踩才能获得足够爆发力,适合对性能需求不高的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对动力输出的线性调校颇为用心。即使在全油门加速时,动力释放也不会过于突兀,配合 CST 舒缓刹停技术,车辆在急加速和急减速时的俯仰控制得当,有效减少了晕车感。不过,部分用户反馈运动模式下电门过于灵敏,日常驾驶需适应。

二、悬挂与操控:运动化调校下的取舍


小米 SU7 的底盘硬件堪称豪华: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独立悬挂为全系标配,Max 和 Ultra 版还搭载了空气悬挂,支持 140mm 的升降范围和 100 倍于传统空气弹簧的响应速度,可根据驾驶模式自动调整刚度。在运动模式下,悬挂支撑性极强,过弯时侧倾抑制出色,转向精准度堪比保时捷 Taycan,连续弯道中车身姿态稳定,路感反馈清晰。

然而,这种运动化调校也带来了一定的舒适性妥协。普通版车型的悬挂偏硬,过减速带或坑洼路面时,后排乘客能明显感受到震动;即便是空气悬挂的 Max 版,滤震表现也更偏向硬朗风格,长途驾驶时可能会让部分用户感到疲劳。不过,Ultra 版通过闭式双腔空气弹簧和高性能阻尼可变减振器,在运动与舒适之间找到了更好的平衡,尤其在纽北赛道调校后,操控极限进一步提升。

三、智能驾驶:功能丰富但仍需谨慎依赖


小米 SU7 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Xiaomi Pilot)在 2025 年通过 OTA 升级实现了显著优化。端到端全场景智驾(HAD)功能已全量推送,支持城市领航辅助、环岛通行、ETC 辅助等复杂场景,高速 NOA 的自动跟车、变道逻辑更加成熟,甚至能在狭窄路段主动避让对向来车。用户反馈中,高速场景下的智驾表现稳定可靠,可大幅减轻驾驶负担。

但需要注意的是,智能驾驶系统仍存在局限性。例如,遇到加塞车辆时,系统可能会突然急刹,导致后车追尾风险;部分用户反映,在暴雨天气或光线不足的隧道内,传感器识别准确率下降,需频繁接管。此外,近期的事故报告显示,即使驾驶员及时接管,系统仍可能因反应延迟导致碰撞,这提示用户对智能驾驶功能应保持谨慎态度。

四、舒适性与细节体验:科技感与人性化并存


1. 座舱与隔音


小米 SU7 的内饰以科技感为主导,16.1 英寸中控屏 + 56 英寸 HUD 的组合营造出未来感十足的驾驶氛围,车机系统流畅度媲美旗舰手机,与小米生态设备的联动(如手机控车、智能家居互联)进一步提升了便利性。隔音方面,无框车门的风噪控制优于预期,高速行驶时车内噪音主要来自胎噪,双层隔音玻璃和 ANC 主动降噪功不可没。

2. 座椅与空间


座椅采用 Nappa 真皮材质,标配加热 / 通风功能,主驾驶位支持 12 向电动调节和主动侧翼支撑,过弯时可通过气囊充气提供腰部支撑。但部分用户反馈座椅偏硬,长时间驾驶易疲劳,后排坐垫长度不足,对腿部支撑不够理想。此外,Ultra 版的座椅按摩功能需选装,且仅提供基础震动模式,体验一般。

3. 续航与充电


CLTC 续航方面,Max 版可达 800km,实际市区续航约 700km,高速约 600km,冬季续航衰减控制在 15% 以内,表现优于多数竞品。800V 高压平台支持最高 600kW 超充,5 分钟可补能 220km,但超充站覆盖仍不足,多数情况下需依赖第三方快充桩。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充电地图已接入 126 万充电桩,覆盖全国 2691 个区县,大幅缓解了续航焦虑。

五、用户反馈与争议:优点突出,短板明显


  • 好评集中点:外观设计(“保时米” 称号)、动力性能、智能座舱交互、充电速度、智驾系统便利性。
  • 主要槽点:座椅舒适性、售后服务网点不足(如上海维修需排队半月,湖北车主补漆需往返 700 公里)、内饰塑料感较强、智能驾驶在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
  • 争议事件:2025 年 3 月的高速碰撞事故引发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讨论,尽管小米强调驾驶员需始终接管,但用户对系统过度依赖的风险仍存疑虑。

总结:适合哪些用户?


小米 SU7 的驾驶感整体偏向科技爱好者与性能追求者,其优点在于动力强劲、操控精准、智能功能丰富,适合注重驾驶乐趣和科技体验的用户。然而,若你更看重舒适性、售后服务便利性或对智能驾驶可靠性要求极高,可能需要考虑其他竞品(如极氪 007、特斯拉 Model 3)。建议潜在用户优先试驾,重点体验悬挂调校、座椅舒适度和智能驾驶功能,结合自身需求做出选择。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645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