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提到的 “小米 SU7” 主要指向小米汽车在该年度推出的旗舰电动车型 ——小米 SU7 Ultra,这是一款集高性能、智能化与豪华配置于一身的纯电动轿车,代表了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定位。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核心产品定位与性能参数
- 车型定位
小米 SU7 Ultra 是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的顶级版本,定位为 “新豪车”,旨在挑战传统豪华品牌(如保时捷、特斯拉)的性能标杆。其设计围绕赛道性能与日常实用性展开,强调 “可街可赛” 的全场景体验。
- 性能参数
- 动力系统: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前 1 后 2 布局),总功率 1138kW,最大马力 1548PS,零百加速仅需 1.98 秒(不含起步时间),最高时速 350km/h,性能参数远超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等竞品。
- 电池与续航:采用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容量 93.7kWh,CLTC 续航 630 公里,支持 5.2C 超充技术(11 分钟充至 80%)。
- 底盘与操控:配备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410mm)、Akebono 六活塞卡钳、倍耐力 P ZERO 轮胎(前 265/35 R21,后 305/30 R21),以及碳纤维空气动力学套件(最大下压力 285kg),赛道性能卓越。
二、智能化与科技配置
- 智能驾驶系统
- Xiaomi HAD 端到端智驾:搭载双 NVIDIA DRIVE Orin 芯片,算力 11.45EFLOPS,支持全场景智能驾驶(含高速领航、城市领航、代客泊车),已通过 1000 万 Clips 真实路况数据训练。
- 安全功能:新增 “误踩油门不加速” 功能(0-60km/h 全速域防护)、全向低速防碰撞系统(360° 实时监测),并联合保险公司推出 “智驾保障服务”。
- 智能座舱
- 五屏联动:配备 16.1 英寸 3K 中控屏、56 英寸 HUD、翻转式仪表屏及后排双 Pad,支持小米澎湃 OS 生态无缝互联。
- 舒适性配置:碳纤维方向盘、Alcantara 内饰、座椅按摩 / 通风 / 加热,以及智能香薰系统。
三、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销量与订单
- 国内市场:2025 年 2 月 27 日上市后,2 小时大定突破 1 万台,3 月 2 日锁单破 1 万台,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1 万辆)。截至 3 月,累计锁单超 19000 台,交付周期延长至 37 周。
- 国际市场:3 月在欧洲亮相(MWC 2025),引发高度关注,计划未来几年进军全球市场。
- 用户评价
- 正面反馈:动力强劲(“1.98 秒加速让人震撼”)、操控稳定(“碳陶瓷刹车和空气动力学套件提升信心”)、智能配置实用(“端到端智驾减少驾驶疲劳”)。
- 改进建议:部分用户反映充电设施不足、碳纤维部件易损、后备箱空间较小。
四、价格策略与市场影响
- 定价策略
- 标准版:52.99 万元(相比预售价 81.49 万元大幅下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竞速套装 10 万元。
- 市场定位:以 “技术平权” 理念切入豪华市场,瞄准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用户,目标群体中女性占比约 20%。
- 市场影响
- 行业冲击:凭借纽北赛道 6 分 46 秒的圈速(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小米 SU7 Ultra 重新定义了高性能电动车的标准,推动行业向智能化与性能化发展。
- 品牌价值:小米股价因 SU7 Ultra 上市一度飙升 4%,雷军个人财富增长,成为中国 “新首富”,提升了小米在高端市场的品牌认可度。
五、争议与挑战
- 安全事故
- 2025 年 3 月,一辆 SU7 标准版在高速行驶中因施工改道发生碰撞事故,引发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NOA)的责任认定争议。小米官方配合调查,并优化了能量管理与充电体验。
- 产能与交付
- 因订单激增,SU7 系列交付周期延长至 37 周,小米汽车工厂二期预计 2025 年年中投产,产能提升后月交付量有望达 3.5 万台。
六、未来计划
- 技术预研
- 开发四电机驱动(1511kW 功率)、全主动悬架(支持车辆 “原地起跳”)、48V 线控转向等前沿技术,计划应用于后续车型。
- 车型扩展
- 2025 年推出首款中型 SUV——YU7,定位大五座运动车型,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预计 6-7 月上市。
总结
2025 年的 “小米 SU7” 不仅是一款高性能电动车,更是小米汽车战略的核心载体。其以颠覆性的定价、赛道级性能与智能化体验,打破了传统豪华品牌的垄断,同时也面临产能、安全与品牌认同等挑战。未来,小米汽车需在技术迭代、市场扩张与用户信任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 “十年内成为全球前五车企” 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