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发布的信息,小米 SU7 的配置表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显著升级,尤其新增了旗舰级 Ultra 版本,同时对标准版、Pro 版和 Max 版进行了针对性优化。以下是详细配置解析:
一、车型版本与价格
2025 款小米 SU7 共推出4 个版本,覆盖不同用户需求:
- 后驱标准长续航智驾版:21.59 万元(CLTC 续航约 700km,主打城市通勤)
- 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24.59 万元(CLTC 续航 830km,强化长途出行)
-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29.99 万元(双电机四驱,CLTC 续航 800km,性能与豪华兼顾)
- Ultra 版:52.99 万元(三电机赛道性能版,CLTC 续航 630km,定位 “新豪车”)
二、核心配置对比
1. 动力与续航
- 标准版 / Pro 版:
- 单电机后驱,最大功率 220kW(约 299 马力),0-100km/h 加速 5.28-5.7 秒,最高车速 210km/h。
- 标准版搭载 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弗迪动力 / 宁德时代双供),Pro 版升级为 94.3kWh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快充 15 分钟补充 350km 续航。
- Max 版:
- 双电机四驱,最大功率 495kW(673 马力),0-100km/h 加速 2.78 秒,最高车速 265km/h。
- 101kWh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5 分钟补充 510km 续航。
- Ultra 版:
- 三电机四驱(前 288kW + 后 850kW),综合功率 1138kW(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最高车速 350km/h,赛道级性能。
- 93.7kWh 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支持 1330kW 放电功率,10%-80% 充电仅需 11 分钟,CLTC 续航 630km。
2. 智能驾驶系统
- 标准版:
- Xiaomi Pilot Pro:单 Orin 芯片(84TOPS 算力),支持高速 NOA、自动泊车等基础功能。
- Pro 版 / Max 版:
- Xiaomi Pilot Max:双 Orin-X 芯片(508TOPS 算力),新增 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支持城市 NOA、代客泊车等高阶功能。
- Ultra 版:
-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11.45EFLOPS 算力,11 颗摄像头 + 3 颗毫米波雷达 + 12 颗超声波雷达,支持从停车位到目的地的全程无缝衔接,轨迹更拟人化。
3. 底盘与悬架
- 标准版 / Pro 版:
- 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独立悬架,标配 CDC 电磁悬架。
- Max 版:
- 新增空气悬架(高低 / 软硬可调),提升操控与舒适性。
- Ultra 版:
- 赛道级悬架调校,标配碳陶瓷制动盘,最大下压力 285kg,车身 21 处使用碳纤维(减重 5.5kg)。
4. 内饰与材质
- 标准版:
- 合成皮座椅,16.1 英寸 3K 中控屏,支持 CarPlay/Carlink。
- Pro 版:
- 升级 Nappa 真皮座椅,新增前排座椅通风 / 加热。
- Max 版:
- 翻毛皮 + 碳纤维内饰,AR-HUD 抬头显示,哈曼卡顿 25 扬声器音响系统。
- Ultra 版:
- 24K 金碳纤维车标,双 50W 手机无线充电,后排双 Pad 联动,星空顶篷 + 256 色氛围灯。
5. 安全配置
- 全系标配:
- 7 安全气囊(含远端气囊)、高强度钢铝混合车身(2000MPa 热成型钢占比 16.1%)、电池 14 层物理防护(含气凝胶隔热层)。
- 主动安全:AEB 自动紧急制动、DOW 开门预警、低速防碰撞系统(360° 监测)。
- Ultra 版专属:
- 0 速误加速抑制辅助(MAI)、全向低速防碰撞系统(LAEB/RAEB)。
三、新增亮点与选装
- Ultra 版赛道套件:
-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4.2 万元)、1.7㎡碳纤维车顶(2.5 万元)、固定式大尾翼(1.2 万元)。
- 颜色与轮辋:
- 新增 15 周年限定色 “璀璨洋红”,提供 4 款专属轮辋(20 英寸米型轮辋免费,21 英寸运动轮辋 1.3 万元)。
- 智能座舱升级:
- 全系标配 Xiaomi HyperOS 系统,Ultra 版新增后排拓展双 Pad,支持五屏联动。
四、总结
2025 款小米 SU7 通过分层配置策略覆盖不同需求:标准版主打性价比,Pro 版强化续航与智驾,Max 版平衡性能与豪华,Ultra 版则以赛道级硬件和全场景智驾树立旗舰标杆。尤其 Ultra 版的三电机系统、麒麟 II 电池和 Xiaomi HAD 智驾,展现了小米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突破。用户可根据预算和使用场景选择,追求极致性能与科技体验的用户可重点关注 Ultra 版,而日常通勤用户标准版已足够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