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su7长途

2025-04-28 09:12:07  阅读 2 次 评论 0 条

关于 2025 年小米 SU7 的长途驾驶表现,结合最新的技术配置、用户反馈及实际场景测试,可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展开分析:

一、续航与充电:长途出行的基础保障


  1. 续航能力
    2025 款小米 SU7 的 CLTC 工况续航最高可达 725 公里(四驱高性能版),实际高速场景下,用户反馈在气温 10℃左右时,开启空调(23℃)、以 120km/h 巡航,续航达成率约 91%(737 公里)。但在极端低温环境(-20℃至 - 25℃)下,续航会降至 385 公里(达成率 47.5%),能耗升至 27.14kWh / 百公里。此外,夏季高温(35℃以上)长途驾驶时,空调能耗对续航影响较小,满电状态下仍可支持 500 公里以上。

  2. 充电效率
    小米 SU7 支持 800V 高压平台,30%-80% 快充时间约 25 分钟(寒冷区)至 27 分钟(低温区),最大功率稳定在 116-119kW。若使用小米自建的 600kW 液冷超充站,15 分钟可补能 500 公里。此外,小米已接入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的 29,000 余个充电桩,覆盖全国主要高速路网,用户可通过小米 App 实时查询桩位状态并扫码充电。

  3. 充电网络覆盖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在全国 40 城已有 150 家门店,并计划进一步扩展至偏远地区(如乌鲁木齐、兰州)。同时,第三方充电网络(如国家电网、特来电)的覆盖密度持续提升,结合导航系统的智能规划,长途充电便利性已接近燃油车水平。


二、智能辅助驾驶:缓解长途疲劳


  1. 系统配置
    小米 SU7 搭载 Xiaomi Pilot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支持高速 NOA(导航辅助驾驶)、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硬件包括 12 个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及 1 个激光雷达(Max 版)。2025 年升级后,系统新增 “小心并线车辆” 提示、遥控泊车及端到端代客泊车功能,可应对窄路会车、车位泊入等复杂场景。

  2. 实际表现

    • 高速场景:用户反馈高速 NOA 在路况良好时表现稳定,跟车逻辑接近人类驾驶,但在施工路段(如改道、临时路障)可能出现识别延迟。例如,2025 年 3 月的一起事故中,车辆在 NOA 状态下未能及时识别施工改道,导致驾驶员接管后仍发生碰撞。
    • 极端天气:冬季测试显示,SU7 在 - 25℃环境下,激光雷达仍能有效识别障碍物,而纯视觉方案(标准版)在夜间或雨雾天气可能出现误判。
    • 舒适性:部分用户反映,低速跟车时加速 / 减速较为突兀,且方向盘震动问题在高速行驶时较为明显,可能影响驾驶体验。

  3. 安全边界
    专业人士指出,小米 SU7 的智能辅助驾驶仍属 L2 级别,需驾驶员全程监控。例如,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认为,系统仅预留 2-4 秒接管时间,可能不足以应对突发状况。因此,长途驾驶时建议合理使用辅助功能,避免过度依赖。


三、长途舒适性与空间体验


  1. 座舱设计
    SU7 的轴距达 3000mm,后排腿部空间宽敞,配合可调节座椅(加热 / 通风 / 按摩),适合长时间乘坐。但部分用户反馈座椅偏硬,连续驾驶 1 小时以上可能出现腰酸。此外,车内噪音控制优秀,高速行驶时风噪和胎噪抑制优于同级别竞品。

  2. 智能生态
    搭载小米澎湃 OS 的智能座舱支持五屏联动(16 英寸中控屏 + 56 英寸 HUD + 后排拓展屏),可通过小爱同学语音控制导航、空调等功能。手机无线充电、车载冰箱(选装)等配置进一步提升长途便利性。

  3. 储物能力
    后备厢容积 454L,可容纳 4 个 28 寸行李箱,满足家庭出行需求。前备厢(105L)可存放充电枪等小件物品。


四、可靠性与售后服务


  1. 电池寿命
    小米提供 8 年或 16 万公里的电池质保,衰减超过 30% 可免费更换。用户实测数据显示,正常使用下电池衰减速度与竞品相当,通过合理充电(如避免过充过放、低温预加热)可延长寿命。

  2. 售后服务网络
    小米汽车已在全国布局 150 家门店,并计划 2025 年新增 50 家,覆盖更多三四线城市。若长途途中出现故障,可通过 App 预约 “1 小时快修” 服务(保内用户),或联系 24 小时客服获取救援支持。


五、极端场景与用户建议


  1. 低温长途

    • 策略:出发前使用电池预加热功能,高速行驶时适当降低车速(如 100km/h),减少空调使用频率。
    • 案例:用户飞飞驾驶 SU7 穿越帕米尔高原(-30℃)时,续航降至 300 公里,需频繁充电。

  2. 高温多雨

    • 策略:定期检查胎压(避免高温膨胀),开启后视镜加热及雨刮器自动模式。
    • 案例:夏季南京高温测试中,SU7 空调制冷效果良好,但底盘偏硬导致颠簸路段舒适性下降。

  3. 复杂路况

    • 策略:在施工路段或山区道路,建议关闭 NOA,手动驾驶。
    • 案例:2025 年 3 月事故中,SU7 因施工改道路段识别不足导致碰撞,提示用户需警惕智能驾驶的局限性。


总结:2025 年小米 SU7 长途出行的优势与短板


维度优势短板
续航CLTC 725 公里,高速实际续航超 500 公里,超充补能快。极端低温下续航折损显著(达成率 47.5%),需频繁充电。
充电接入 29,000 + 第三方充电桩,自建超充站逐步落地。偏远地区充电网络覆盖不足,依赖第三方桩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
智驾高速 NOA 表现稳定,激光雷达提升极端场景安全性。L2 级辅助需驾驶员全程监控,施工路段识别能力有限。
舒适大空间、低噪音,智能生态联动便捷。座椅偏硬,连续驾驶易疲劳;高速方向盘震动问题待优化。
售后全国 150 家门店,电池质保政策明确。三四线城市服务网点仍需完善,长途救援响应时间可能较长。

用户建议

  • 长途规划:使用小米 App 的 “长途模式”,结合实时导航与充电桩信息,预留 20% 续航冗余。
  • 驾驶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 NOA,尤其在施工、弯道等复杂路段;定期检查胎压及电池健康状态。
  • 应急准备:随车携带便携充电枪,下载第三方充电 App(如星络充电),以防充电桩故障。

总体而言,小米 SU7 在续航、充电及智能驾驶方面已具备长途出行的基础能力,但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与舒适性仍有提升空间。对于追求科技体验与性价比的用户,SU7 是长途自驾的可行选择,但需对其技术边界保持清醒认知。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607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