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su7缺点是什么

2025-04-28 06:47:49  阅读 2 次 评论 0 条

结合 2025 年最新用户反馈和公开信息,小米 SU7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在智能化和性能上表现亮眼,但仍存在以下主要缺点:

一、智能驾驶系统稳定性存疑


  1. 高速 NOA 功能异常
    2025 年 1 月,多位车主反映在高速使用 NOA(导航辅助驾驶)时,系统出现异常变道、自动加速撞墙等问题。例如,湖北车主刘先生在匝道行驶时,车辆突然向左变道并加速至 45km/h 冲向墙壁,幸好人机协同才避免事故。此外,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接管提示时间不足(仅 2 秒),导致用户反应不及。

  2. 智能泊车功能缺陷
    2024 年 11 月,因软件策略问题导致自动泊车无法识别静态障碍物,30931 台 SU7 标准版被召回。尽管通过 OTA 修复,但用户对系统可靠性仍存疑虑。

  3. 客服响应机制不完善
    事故发生后,小米客服以 “未及时上传日志” 为由拒绝提供数据,要求用户线下查看且禁止拍照,引发用户不满。部分车主反映,客服处理问题时态度敷衍,缺乏技术支持能力。


二、售后服务网络严重不足


  1. 网点覆盖不足
    截至 2025 年 3 月,全国仅 33 家官方服务中心,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上海车主预约维修需排队半个月,湖北车主补漆需往返 700 公里。相比之下,特斯拉在中国拥有超 250 家服务中心,蔚来每 1500 台车匹配一家售后网点,差距显著。

  2. 服务效率低下
    部分授权网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维修周期长达 10 天以上。例如,上海某服务中心因车辆积压,喷漆服务需排队 10 天。此外,除顶配 Ultra 车型外,其他版本不提供代步车服务。

  3. 用户权益保障缺失
    充电桩价格半年内腰斩(从 3999 元降至 1999 元),但小米未提供保价政策,用户投诉 “背刺” 严重。购车定金退还困难,部分用户因贷款未通过要求退款遭拒。


三、续航与充电体验待优化


  1. 实际续航与标称值差距明显
    尽管 CLTC 续航最高达 800 公里,但用户反馈在低温环境(如 - 15°C)下,续航达成率仅 47.5%(385 公里),且冬季能耗高达 27.14kWh/100km。小米官方解释为 “理想测试环境与实际使用差异”,但用户对续航虚标不满。

  2. 充电网络适配性不足
    部分第三方充电桩兼容性差,充电速度不稳定。例如,在非小米超充站,800V 车型可能无法激活快充功能,需手动切换模式。


四、空间与舒适性设计短板


  1. 后排乘坐体验欠佳
    虽然后备箱容积达 517L,但后排座椅坐垫偏短(仅 450mm),大腿支撑不足,长途乘坐易疲劳。身高 178cm 的乘客头部空间局促,仅余 2 指。

  2. NVH 控制一般
    高速行驶时胎噪(19 英寸轮毂)和风噪(无框车门)明显,实测 120km/h 车内噪音达 68 分贝,高于同级别车型(如 Model 3 的 65 分贝)。部分车主需自行改装隔音材料(如金鲨 JS300 止振板)提升静谧性。

  3. 细节设计缺陷
    哨兵模式每小时耗电约 3%,长期开启影响续航。后视镜无自动防眩目功能,雨天无边框设计易积水。HUD 抬头显示可调范围小,高个子驾驶员需频繁调整。


五、软件生态与硬件配置矛盾


  1. 基础功能缺失
    全系无座椅按摩,电吸门、CDC 电磁悬架仅顶配车型配备。21.59 万元的入门版采用 400V 平台 + 磷酸铁锂电池,充电速度和低温性能弱于 800V 车型。

  2. 娱乐流量限制
    车机娱乐流量仅免费 1 年,后续需付费。导航、APP 联网虽免费,但第三方应用(如爱奇艺)需额外购买流量包。

  3. 系统稳定性问题
    2025 年 3 月 OTA 升级后,部分用户反馈蓝牙钥匙连接不稳定,语音助手唤醒延迟增加。


六、产能与交付压力


  1. 交付周期过长
    2025 年 1 月订单量达 4 万台,但北京工厂极限产能仅 24 万辆 / 年,导致部分用户等待超 31 周。部分用户因补贴额度用完要求退车,但遭小米拒绝。

  2. 供应链品控波动
    2024 年 11 月因电机电控问题导致多起事故,用户质疑技术成熟度。2025 年 3 月高速事故中,车门锁死设计(无机械解锁)被指存在安全隐患。


总结与建议


小米 SU7 的核心问题集中在智能驾驶可靠性售后服务网络细节体验优化上。若计划购买,建议:

  1. 优先选择顶配车型:Max 版配备 800V 平台、电吸门等核心配置,且享受更完善的售后服务。
  2. 谨慎使用智驾功能:NOA 需保持双手随时接管,自动泊车建议在空旷区域使用。
  3. 关注售后政策:确认本地服务网点覆盖情况,优先选择有现车的经销商以缩短交付周期。

尽管存在上述缺点,小米 SU7 凭借 21.59 万元起的定价和生态联动优势,仍在 2025 年保持月销超 3 万辆的成绩。随着小米加速扩展售后网络(计划 2025 年新增 50 家服务中心)和迭代软件,部分问题有望逐步改善。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600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