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已构建起覆盖电池、动力系统、智能驾驶、底盘车身等核心领域的供应链体系,其零部件供应商呈现多元化、技术领先的特点。以下是基于最新公开信息的详细梳理:
一、电池与能源系统
- 宁德时代
- 核心产品:三元锂电池(如 SU7 Max/Pro 车型的 101kWh 麒麟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神行电池)。
- 技术优势:能量密度达 280Wh/kg,支持 4C 超充,低温衰减率降低 42%,适配小米 800V 高压平台。
- 合作深度:独家供应 SU7 Max/Pro 车型的三元锂电池,占小米汽车电池采购量的 40%。
- 比亚迪(弗迪电池)
- 核心产品: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如 SU7 标准版)。
- 技术特点:无模组设计,成组效率提升 15%,成本降低 10%,适配小米自研 CTP 封装技术。
- 市场份额:SU7 标准版车型采用弗迪与宁德时代混装策略,占比约 50%。
- 其他合作方
- 珠海冠宇:参与电池组件研发,供应高倍率电芯。
- 蜂巢能源:提供短刀电池,适配小米 SU7 的长续航需求。
- 赣锋锂电:布局固态电池预研,计划 2026 年量产。
二、动力与电驱系统
- 汇川技术
- 核心产品:V6s/V8s 驱动电机(峰值功率 495kW,转速 27200 转 / 分钟)。
- 技术亮点:碳化硅逆变器效率达 97.6%,支持小米自研 “双模扭矩分配算法”。
- 应用车型:SU7 Max/Pro 及 YU7 高性能版。
- 联合汽车电子(博世参股)
- 核心产品:电机控制器、电驱系统集成。
- 技术协同:与博世合作开发 800V 高压电控模块,适配小米全域热管理系统。
- 威孚高科
- 核心产品:碳化硅功率器件,用于电驱系统能效优化。
- 合作进展:2025 年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单车价值量约 800 元。
三、智能驾驶与感知系统
- 禾赛科技
- 核心产品:AT128 超高清远距激光雷达(探测距离 200 米,点频 153 万 / 秒)。
- 技术创新:“瞭望塔式” 车顶布局,风阻系数降低 4 counts,适配小米 Xiaomi Pilot Max 智驾方案。
- 英伟达
- 核心产品:Orin 芯片(算力 254TOPS),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
- 应用场景:处理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数据。
- 黑芝麻智能
- 核心产品:武当系列跨域融合芯片,支持 BEV+Transformer 算法。
- 合作模式:与小米联合研发,2025 年搭载于 SU7 Ultra 车型。
- 其他供应商
- 速腾聚创:MEMS 固态激光雷达(探测距离 300 米),用于高端车型。
- 欧菲智能车联:800 万像素车载摄像头,支持城市 NOA 功能。
- 新纳传感:六轴 IMU(惯性测量单元),精度达 0.01°/s。
四、智能座舱与电子系统
- 高通
- 核心产品:骁龙 8295 芯片(算力 30TOPS),支持多屏交互与 AI 语音助手。
- 技术特性:集成 NPU 模块,实现毫秒级响应,适配小米澎湃 OS 2.0。
- 德赛西威
- 核心产品:16.1 英寸 OLED 中控屏(分辨率 3K),支持 HMI 深度定制。
- 合作亮点:独家供应 SU7 全系座舱域控制器,单车价值量约 1.2 万元。
- 华阳集团
- 核心产品:AR-HUD(投影面积 30 英寸),支持导航信息与 ADAS 融合显示。
- 技术升级:2025 年推出全息 HUD,适配小米 SU7 Ultra。
五、底盘与车身系统
- 拓普集团
- 核心产品:空气悬架(闭式空气弹簧)、一体化压铸后地板。
- 技术突破:减重 30%,抗扭刚度提升 20%,适配小米自研泰坦合金。
- 博世
- 核心产品:iBooster 电控制动系统、CDC 连续阻尼可调减震器。
- 性能参数:制动响应时间 0.1 秒,阻尼调节范围 10 档。
- 舍弗勒
- 核心产品:端面花键轮毂轴承,支持高转速与长寿命需求。
- 技术壁垒:专利设计降低摩擦损耗 15%,适配小米 SU7 的运动化调校。
六、轻量化与新材料
- 小米自研泰坦合金
- 核心应用:一体化压铸车身(9100 吨压铸机),白车身重量降至 320kg。
- 性能指标:密度 1.8g/cm³,抗扭刚度 43000N・m/deg,成本较钢铝混合结构降低 18%。
- 云海金属
- 核心产品:镁合金座椅支架、仪表盘骨架,减重率超 30%。
- 供应模式:间接供货,通过 Tier1 供应商北汽模塑交付。
- 宜安科技
- 核心产品:液态金属铰链结构件,应用于小米 SU7 的无框车门。
- 技术特性:硬度 HV250,疲劳寿命超 10 万次。
七、电子与热管理
- 英飞凌
- 核心产品:1200V 碳化硅模块(FF1200R17ME4),用于电驱系统。
- 能效提升:开关损耗降低 50%,适配小米 800V 高压平台。
- 飞荣达
- 核心产品:液冷板、相变材料,用于电池与电机热管理。
- 技术指标:导热系数 500W/mK,可将电池温差控制在 ±2℃。
- 银轮股份
- 核心产品: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整合电池、电机、座舱热循环。
- 能效优化:冬季续航达成率提升至 83%(CLTC 工况)。
八、其他关键零部件
领域 | 供应商 | 产品与技术亮点 |
---|---|---|
轮胎 | 米其林 | Pilot Sport EV 轮胎,滚阻系数 6.5kg/t |
玻璃 | 福耀集团 | 全景光域天幕,紫外线隔绝率 99.9% |
线束 | 莱尼线束 | 800V 高压线束,耐温等级 150℃ |
连接器 | 立讯精密 | 高压连接器,插拔寿命 1000 次 |
传感器 | 华工科技 | 雨量传感器,响应时间 < 100ms |
供应链战略特点
- 技术代差布局:通过自研泰坦合金、碳化硅电驱、神经拟态芯片等技术,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 生态协同效应:深度整合小米 IoT 生态,实现 “手机 - 汽车 - 家居” 无感互联。
- 全球化采购:在德国、日本设立研发中心,引入博世、英飞凌等国际供应商。
- 成本控制:通过一体化压铸、电池直采、混装策略,将 SU7 Ultra 整车成本降低 23%。
风险与挑战
- 产能瓶颈:2025 年交付目标 35 万辆,需加速二期工厂建设(年产能 45 万辆)。
- 技术迭代:固态电池、L4 级智驾等研发投入高,需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布局。
- 供应链安全:关键芯片(如碳化硅)依赖进口,需加速国产替代。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体现了 “自研 + 生态链” 双轮驱动的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正逐步实现从 “价格杀手” 到 “技术标杆” 的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