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米集团 2025 年 3 月 18 日发布的 2024 年全年财报及相关分析,小米汽车业务在首个完整财年(2024 年)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爆发力和战略价值,以下是关键财务数据与业务进展的深度解析:
一、核心财务指标:收入与亏损的双重叙事
- 收入规模:首年破 300 亿,均价超行业新势力
2024 年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总收入达328 亿元,其中纯电动汽车(小米 SU7 系列)贡献 321 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 9%。全年交付量为136,854 辆,均价约23.45 万元,显著高于蔚来 ET5(29.8 万元)、小鹏 P7i(20.99 万元)等竞品,接近特斯拉 Model 3(26.39 万元)。这一价格定位精准卡位 20-30 万元纯电轿车市场,成功抢占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的市场份额。
- 毛利率:18.5% 超越特斯拉,制造环节已盈利
小米汽车业务毛利率为18.5%,略高于特斯拉(17.9%),远超蔚来(11.9%)、小鹏(10.4%)等新势力。若仅计算制造环节,每辆车毛利润约4.4 万元,实际已实现盈利。亏损主要源于前期研发摊销(如自建工厂、三电技术研发)和销售费用(如渠道建设、营销活动),全年经调整净亏损 62 亿元,单车平均亏损约 4.53 万元。
- 季度改善:Q4 毛利率提升至 20.4%
第四季度小米汽车业务收入 167 亿元,交付量 6.97 万辆(环比增长 75.2%),毛利率提升至20.4%,亏损收窄至 7 亿元。这一改善得益于零部件通用化率从 38% 提升至 61%,以及供应链优化带来的成本下降。
二、市场表现:销量超预期,生态协同效应凸显
- 交付速度:新势力中最快破 13 万
小米 SU7 于 2024 年 3 月上市,6 月单月交付破万,10 月突破 2 万,11 月 18 日达成 10 万辆交付,最终全年交付量达 13.69 万辆,刷新新势力车型首年交付纪录。这一成绩得益于小米的饥饿营销 + 高效供应链策略,例如通过预售锁定订单、自建工厂(北京亦庄工厂年产能 30 万辆)保障交付。
- 市场地位:连续三个月销量夺冠
自 2024 年 10 月起,小米 SU7 连续成为20 万元以上纯电轿车销量第一,并登顶新势力轿车销量榜,直接冲击特斯拉 Model 3 的市场地位。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SU7 的进店顾客中 42% 为 iPhone 用户,成功吸引传统燃油车和高端手机用户跨界购车。
- 生态反哺:72% 车主购买小米生态产品
小米汽车与手机、智能家居的协同效应显著。苏州交付中心数据显示,72% 的 SU7 车主同时购买小米手机或智能家居产品,推动 IoT 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1041 亿元,同比增长 30%)。这种 “硬件引流 + 生态变现” 模式,为小米汽车的长期盈利能力提供想象空间。
三、战略投入:研发与产能构筑护城河
- 研发投入:241 亿聚焦核心技术
2024 年小米集团研发支出达241 亿元(同比增长 25.9%),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相关专利授权超 1000 项,重点突破智能驾驶(多模态融合算法)、电池技术(固态电解质专利)和车机系统(澎湃 OS 2.0)。例如,小米 SU7 的 V8s 电机将百公里电耗压至 12.3 度,比特斯拉 Model 3 低 15%。
- 产能规划: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台
小米汽车正加速扩建产能,北京工厂二期预计 2025 年投产,年产能提升至 50 万辆。雷军宣布 2025 年交付目标为35 万台,较 2024 年增长 156%,以进一步摊薄研发和生产成本。
- 供应链创新:零部件通用化率提升至 61%
通过复用手机行业的平台化策略,小米将 SU7 与后续车型(如 YU7 SUV)的电子架构通用化率提升至 75%,研发成本分摊效率超过特斯拉。这种模式有望在 2025 年推出更多车型时进一步降低边际成本。
四、行业对比与未来挑战
- 亏损规模可控,优于新势力同行
小米汽车 2024 年亏损 62 亿元,显著低于蔚来(前三季度亏损 152.9 亿元)、小鹏(全年亏损 57.9 亿元),反映出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若按交付量计算,小米单车亏损(4.53 万元)低于蔚来(约 11 万元)、接近小鹏(4.3 万元)。
- 毛利率优势与盈利前景
小米汽车的 18.5% 毛利率已接近特斯拉,且第四季度提升至 20.4%,显示出规模效应的潜力。根据行业规律,当年销量突破 50 万辆时,研发和工厂成本分摊将大幅减少,有望实现整体盈利。
- 风险与挑战
- 价格战压力:2024 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加剧,小米需在保持毛利率的同时应对竞品降价(如特斯拉 Model 3 标准版降至 22.99 万元)。
- 技术迭代:华为、小鹏等对手加速布局高阶智能驾驶,小米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竞争力。
- 供应链安全:全球芯片短缺和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产能和成本。
五、总结:用 “亏损换未来” 的战略逻辑
小米汽车 2024 年的财报数据揭示了科技巨头跨界造车的深层逻辑:以硬件低利润甚至亏损换取生态入口,通过软件服务和生态协同实现长期盈利。尽管短期亏损 62 亿元,但小米汽车已在销量、毛利率、技术储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 2025 年冲击 35 万台交付目标奠定基础。若能维持当前增长势头,小米有望在 2026-2027 年实现汽车业务整体盈利,并成为小米集团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