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su7对比特斯拉model3

2025-04-26 00:56:45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小米su7对比特斯拉model3

从 2025 年的最新数据来看,小米 SU7 与特斯拉 Model 3 在多个维度呈现出差异化竞争。以下是基于技术参数、用户体验和市场反馈的全面对比:

一、核心性能与续航


小米 SU7 在动力和续航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其高阶智驾 Pro 版搭载 94.3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达 830 公里,在 - 15°C 寒冷环境下仍能实现 385 公里的实际续航,续航达成率 47.5%,优于特斯拉 Model 3 后驱版的 234 公里(38.6% 达成率)。动力方面,SU7 的单电机版本最大功率 220kW,零百加速 5.28 秒,而 Model 3 后驱版功率 194kW,加速 6.1 秒。不过,Model 3 的百公里电耗仅 11.2kWh,低于 SU7 的 13.86kWh(低温区),能耗控制更优。

二、充电与补能网络


小米 SU7 的 800V 高压平台支持 15 分钟补充 510 公里续航(Max 版),基础版也能实现 15 分钟 350 公里。相比之下,特斯拉 Model 3 的超级充电网络虽成熟,但 15 分钟仅能补充约 250 公里续航。在充电网络覆盖上,小米通过接入 102 万根第三方充电桩(含 80 万根快充)覆盖 365 个城市,高速服务区覆盖率 88.1%,而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在高速场景下布局更密集,用户无需频繁切换运营商。

三、智能驾驶与座舱


小米 SU7 的 HAD 端到端智驾系统支持全场景领航,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和停车场,通过激光雷达 + 视觉融合方案实现拟人化驾驶,例如灵活绕行障碍物、识别路边动物并语音提醒。其算力达 11.45EFLOPS,显著高于特斯拉 HW4.0 的 720TOPS。不过,用户需完成 1000 公里安全智驾里程才能解锁端到端功能。特斯拉的 FSD 在国内尚未完全落地,依赖纯视觉方案,但算法成熟度高,尤其在高速场景表现稳定。

座舱体验上,SU7 配备 16.1 英寸中控屏、56 英寸 HUD 和 7.1 英寸仪表屏,支持米家生态联动;Model 3 则升级了 15.4 英寸中控屏和后排 8 英寸控制屏,新增 256 色氛围灯,但仍保持极简设计,物理按键极少。

四、空间与配置


作为中大型车,SU7 轴距 3000mm,后排腿部空间宽敞,但溜背造型略微压缩头部空间;Model 3 轴距 2875mm,后备箱容积 682L,实用性更强。配置方面,SU7 标配前排座椅加热 / 通风、后排加热、车载净化器等,而 Model 3 需选装部分功能。

五、价格与市场定位


小米 SU7 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指导价 24.59 万元,特斯拉 Model 3 后驱版 23.55 万元,两者价差不足 1 万元。SU7 凭借高配置和长续航吸引注重性价比的用户,而 Model 3 的品牌溢价和保值率(约 60%-70%)更受追求成熟技术的消费者青睐。

六、用户口碑与争议


小米 SU7 的智能驾驶系统在实测中表现流畅,但 3 月的高速事故引发对智驾安全性的讨论。特斯拉则因极简设计和软件迭代速度快积累了稳定用户群体,但部分用户反馈其语音交互响应较慢。

总结建议


  • 选择小米 SU7:若注重长续航、高配置、智能生态联动,且能接受充电网络依赖第三方,SU7 的综合性价比更突出。
  • 选择特斯拉 Model 3:若偏好成熟品牌、高效补能网络和极简设计,且愿意为 FSD 未来落地预留空间,Model 3 仍是稳妥之选。

两者的竞争不仅是产品力的较量,更是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路线之争。

小米su7对比特斯拉model3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471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