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2025 年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的价格,目前并无官方公开的具体数值。从现有信息来看,原型车主要用于技术验证和赛道性能展示,其设计、配置与量产版存在显著差异,且并未进入销售环节。以下是结合公开资料的详细分析:
一、原型车的定位与功能
- 技术验证与性能测试
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于 2024 年 10 月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纽北)创下 6 分 46 秒 874 的圈速纪录,成为 “纽北全球最速四门车”。该车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双 V8s+V6s),最大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7 秒,最高时速超过 350km/h,配备赛道专用电池包和碳陶瓷刹车盘等硬核配置。这些设计完全服务于赛道性能,与量产车的日常驾驶需求不同。
- 设计与配置的差异
原型车采用更长、更宽、更低趴的车身(长宽高 5260/2064/1406mm),覆盖大量碳纤维赛道套件,如前铲、大尺寸尾翼、扩散器等。而量产版尺寸调整为 5115/1970/1465mm,外观更偏向于合法上路的性能轿跑,保留部分空气动力学设计但减少激进元素。
- 非销售属性
原型车仅生产少量用于测试和展示,例如在 2024 年广州车展亮相时,雷军明确表示其为 “未清洗、未整备的原汁原味测试车”。这类车型通常不对外销售,因此价格信息未被官方披露。
二、量产版价格与市场定位
- 量产版售价
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于 2025 年 2 月 27 日正式上市,标准版指导价格为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为81.49 万元(需完成纽北挑战后交付),竞速套装可选装(10 万元)。这一价格相比预售价(81.49 万元)大幅下调,雷军解释称 “50 万出头是 BBA 56E 用户更容易接受的价格”。
- 成本与定价策略
据第三方拆解分析,SU7 Ultra 标准版的硬件成本约 35 万元,包含三电系统(13 万元)、碳纤维部件(8 万元)、智能驾驶系统(7 万元)等。量产车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优化,将售价控制在硬件成本的 1.5 倍左右,远低于保时捷 Taycan 等竞品的成本占比(约 50%)。
- 市场表现
量产车上市后市场反响热烈,2 小时大定突破 1 万台,3 月 2 日首车交付时订单已超 1.9 万台,提前完成年销 1 万台的目标。其用户群体中约 50% 来自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女性占比约 20%。
三、原型车与量产车的核心区别
维度 | 原型车 | 量产车 |
---|---|---|
用途 | 赛道性能测试、技术验证 | 合法上路销售,兼顾日常驾驶与赛道体验 |
设计 | 激进空气动力学套件(17 处碳纤维部件)、赛道涂装 | 保留部分运动元素,但更符合法规要求(如取消夸张尾翼) |
动力 | 赛道专用电池包(16C 放电倍率) | 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支持 1330kW 放电功率) |
配置 | Alcantara 内饰、全碳纤维饰板 | Nappa 真皮座椅、碳纤维饰板(部分选装) |
价格 | 未公开(非销售品) | 52.99 万 - 81.49 万元 |
四、用户常见疑问解答
- 原型车是否会量产?
不会。原型车的赛道化设计(如宽体车身、超低速空气悬架)无法通过法规认证,量产版已进行合规化调整。
- 量产车能否达到原型车的性能?
量产版保留了原型车的三电机系统和电池技术,零百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 的性能参数与原型车一致,但因车身重量和空气动力学优化,实际赛道表现可能略逊于原型车。
- 为何量产车价格低于预售价?
小米通过供应链整合(如自研 V8s 电机、碳化硅逆变器)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同时调整定价策略以吸引 BBA 用户。
五、总结
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作为技术标杆,其价格不具备参考价值。量产版以 52.99 万元的起售价,提供了千匹马力、2 秒级加速和赛道级配置,重新定义了高性能电动车的性价比标准。对于消费者而言,若追求极致性能且预算充足,可关注纽北限量版(81.49 万元);若更看重日常实用性,标准版已能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