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供应链上市公司

2025-04-25 21:26:36  阅读 3 次 评论 0 条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供应链已形成覆盖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系统、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领域的上市公司矩阵。以下结合最新产业链动态及公开信息,梳理关键环节的核心合作伙伴:

一、动力电池与储能系统


  1. 宁德时代(300750.SZ)

    • 合作内容:独家供应 SU7 Ultra 车型的麒麟三元锂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技术,能量密度达 255Wh/kg,CLTC 续航超 800 公里。
    • 技术优势:通过 CTP3.0 技术提升成组效率,配合小米自研 BMS 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 产能布局:宜春基地年产 50GWh 产线专为小米汽车配套,2025 年供应量预计占其总产能的 18%。

  2. 比亚迪(002594.SZ)

    • 合作内容: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成本较同类低 15%-20%,适配 800V 高压平台。
    • 技术协同:与小米联合开发冷媒直冷技术,将电池热失控响应时间缩短至 0.1 秒。
    • 产能弹性:重庆弗迪工厂预留 20GWh 产能,可快速切换至小米订单。

  3. 贝特瑞(835185.BJ)

    • 合作内容:供应硅碳负极材料,适配小米 SU7 Ultra 的超快充需求,循环寿命提升至 3000 次以上。
    • 市场地位:全球负极材料市占率 28%,硅基负极出货量连续三年居首。


二、电驱与热管理系统


  1. 汇川技术(300124.SZ)

    • 合作内容: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提供驱动电机及电控总成,适配 SU7 全系车型,峰值功率达 350kW。
    • 技术壁垒:自研扁线电机技术使功率密度提升至 4.5kW/kg,效率超过 97%。
    • 订单规模:2025 年预计配套 30 万台,占小米汽车总产能的 85%。

  2. 银轮股份(002126.SZ)

    • 合作内容:独供热管理系统,集成 PTC 加热、液冷循环及余热回收功能,适配 800V 高压平台。
    • 技术创新:采用微通道换热器设计,系统体积减少 30%,能效比提升 25%。
    • 产能规划:墨西哥基地新建产线专供北美市场,年产能 15 万套。

  3. 奥特佳(002239.SZ)

    • 合作内容:子公司空调国际供应热泵空调系统,-30℃环境下制热能力提升至 8kW。
    • 成本优势:通过压缩机集成化设计,单车价值量降至 2800 元,较行业平均低 12%。


三、智能驾驶与车联网


  1. 德赛西威(002920.SZ)

    • 合作内容:提供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搭载高通 8295 芯片,支持多屏联动及 AR-HUD。
    • 技术突破:采用 5nm 制程芯片,AI 算力达 30TOPS,支持城市领航辅助驾驶。
    • 订单占比:2025 年预计配套 25 万台,占小米智能驾驶车型的 70%。

  2. 中科创达(300496.SZ)

    • 合作内容:提供智能驾驶中间件解决方案,支持算法快速迭代,开发周期缩短 40%。
    • 生态协同:与高通、地平线等芯片厂商深度合作,构建开放的智能驾驶软件平台。

  3. 广和通(300638.SZ)

    • 合作内容:供应 5G+V2X 模组,支持 C-V2X 直连通信,时延低于 5ms。
    • 技术适配:通过全球 100 + 运营商认证,助力小米汽车海外市场快速落地。


四、底盘与轻量化结构件


  1. 凯众股份(603037.SH)

    • 合作内容:独家供应底盘悬架减震元件,国内市场份额超 30%,打破外资垄断。
    • 技术升级:开发线控制动技术,响应时间缩短至 0.2 秒,适配小米智能驾驶方案。

  2. 祥鑫科技(002965.SZ)

    • 合作内容:供应电池包结构件及一体化压铸后底板,减重率超 20%。
    • 产能布局:东莞基地新建产线采用 6800T 压铸机,单件成型周期缩短至 90 秒。

  3. 华域汽车(600741.SH)

    • 合作内容:提供内饰件、车灯及电驱动铝壳盖,覆盖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供应链。
    • 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使铝壳盖成本较行业低 15%,年配套量超 50 万套。


五、材料与精密制造


  1. 中复神鹰(688295.SH)

    • 合作内容:供应 T800 级碳纤维材料,用于 SU7 Ultra 车身框架,强度较钢提升 5 倍。
    • 产能规划:西宁基地年产 5000 吨产线 2025 年投产,专供小米高端车型。

  2. 沃特股份(002886.SZ)

    • 合作内容:提供耐高温尼龙材料,用于电机端盖及电池壳体,耐温达 180℃。
    • 技术壁垒:通过 UL 认证,阻燃等级达 V-0 级,适配 800V 高压环境。

  3. 海泰科(301022.SZ)

    • 合作内容:供应注塑模具,精度达 ±0.01mm,支持小米汽车内饰件批量生产。
    • 交付能力:采用数字化工厂管理,模具交付周期缩短至 45 天。


六、检测与认证


  1. 中机认检(301508.SZ)

    • 合作内容:提供电池安全认证及智能驾驶功能测试,覆盖小米汽车设计验证全流程。
    • 技术权威:参与制定 12 项行业标准,检测报告获欧盟、北美等 15 国认可。


供应链核心逻辑与风险提示


  • 技术协同:小米通过 “自研 + 投资” 模式深度绑定供应商,如投资禾赛科技(激光雷达)、速腾聚创(4D 毫米波雷达)构建智能驾驶生态。
  • 产能弹性:2025 年 35 万台交付目标推动供应链扩产,祥鑫科技、凯众股份等企业新增产线产能利用率已超 90%。
  • 风险因素:电池双供应商策略(宁德时代 / 比亚迪)可能导致质量管控难度增加,需关注供应链稳定性。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技术壁垒高、订单占比超 30% 的企业,如汇川技术(动力系统)、祥鑫科技(轻量化)、凯众股份(智能底盘),同时跟踪贝特瑞(材料)、中机认检(检测)等高成长细分领域龙头。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463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