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那家代工

2025-04-25 21:25:39  阅读 6 次 评论 0 条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生产布局呈现 “自建工厂为主、外部合作为辅” 的双轨模式,其代工合作动态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核心产能:北京自建工厂主导


小米汽车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自建工厂是当前产能主力。一期工厂于 2023 年 6 月竣工,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优化产线流程,2024 年实际交付量达 13.68 万辆。二期工厂紧邻一期,占地面积扩展至 105 公顷,2025 年 6 月中旬竣工后,预计年产能提升至 35 万辆,主要用于生产小米第二款车型 YU7。这两座工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覆盖率达 100%,且已开放常态化参观,标志着小米在制造端的自主能力逐步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的生产资质最初通过北汽越野获取(工信部公告显示企业名称为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但实际生产完全由小米自建工厂完成。这一模式与蔚来早期依赖江淮代工的路径不同,小米通过 “借资质 + 自建厂” 的方式,既规避了生产资质限制,又保持了制造环节的控制权。

二、外部合作:东风集团成潜在代工方


面对产能压力,小米正与东风集团探讨合作。武汉经开区的云峰工厂成为焦点:该工厂年产能 30 万辆,目前生产东风日产和岚图车型,但因岚图销量低迷(单月不足 2500 辆),产能利用率不足 50%。小米若入驻,可与岚图共享产线,短期内快速提升产能。此外,小米在武汉招聘工厂项目经理、EHS 管理岗等职位,侧面印证了合作意向。

不过,双方合作存在障碍:东风不愿仅作为代工厂,希望在车型研发和品牌运营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同时,若转为代工小米汽车,东风可能失去政府对岚图车型的 3 万元 / 辆补贴。这些分歧导致合作尚未最终落地,但湖北省政府正积极推动,预计 2025 年底可能官宣。

三、历史传闻与排除项


  1. 北汽蓝谷:尽管市场曾传闻小米与北汽蓝谷合作代工,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小米汽车的生产资质虽与北汽集团相关,但其产品商标为 “小米牌”,生产地址明确为北京经开区的自建工厂,与北汽蓝谷无直接关联。
  2. 比亚迪 / 长城:早期有消息称小米可能与比亚迪弗迪科技或长城汽车合作,但此类传闻缺乏权威信源支持。工信部公示显示,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商为弗迪电池,电机来自联合汽车电子,但代工生产仍由自建工厂完成。
  3. 其他车企:小米曾与江淮、华晨等车企洽谈代工,但最终未达成协议。当前自建工厂产能已能满足主流车型需求,外部代工更多作为应急补充。

四、未来产能规划


为应对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小米采取 “自建 + 合作” 双策略:

  • 北京工厂挖潜:一期工厂通过双班制将产能提升至 200%,二期工厂投产后预计贡献 6 万辆 / 年。
  • 武汉工厂布局:若与东风合作落地,云峰工厂可提供 30 万辆年产能,主要用于生产 2026 年上市的增程式 SUV “昆仑”。
  • 技术迭代:小米自研电机、电池和智能驾驶系统,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例如,SU7 Ultra 的电机由小米自主生产,避免了代工环节的品控风险。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代工合作呈现 “以我为主、适度开放” 的特点:自建工厂是核心产能来源,外部代工仅作为补充。北京工厂承担主力生产,武汉工厂若与东风达成合作,将成为重要增量。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制造环节的可控性,又为未来产能扩张预留了弹性空间。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潜在合作落地,小米汽车的产能瓶颈有望逐步缓解。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463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