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关键供应商

2025-04-25 19:08:50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已构建起覆盖动力电池、电驱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热管理等核心领域的供应链体系,其关键供应商布局呈现出 “头部企业主导 + 生态链协同 + 自研技术突破” 的特点。以下是基于最新行业动态和官方披露的核心供应商全景解析:

一、动力电池与能源系统


宁德时代(300750)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电池供应商,独家供应 SU7 Max 车型的三元锂电池(101kWh),采用 800V 高压平台技术,支持超快充能力,能量密度达 255Wh/kg。其麒麟电池技术通过 CTP3.0 方案,将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至 72%,并入选工信部 “核心供应商白名单”,获得政策支持。

比亚迪弗迪电池则为小米 SU7 标准版和 YU7 车型提供磷酸铁锂电池,搭载 “刀片电池” 技术,能量密度较传统磷酸铁锂提升 15%,成本降低 10%,适配 668-830km 续航需求。小米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形成双供应商策略,确保供应链安全。

在电池封装环节,小米采用自研 CTB 一体化技术,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合二为一,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提升整车扭转刚度至 4.5 万 N・m/°,同时优化车内空间。

二、电驱与底盘系统


汇川技术(300124)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电驱合作伙伴,其控股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为 SU7 Max/Pro 车型提供 V6s/V8s 驱动电机,最大功率达 350kW,峰值扭矩 710N・m,效率超过 97%,技术对标特斯拉 Model S。联合电子则供应 SU7 基础版车型的驱动电机,适配 180kW 单电机后驱方案。

底盘领域,拓普集团(601689)提供空气悬架系统,采用双腔空气弹簧设计,支持 5 档高度调节,配合 CDC 连续阻尼可变减震器(博世供应),实现操控性与舒适性的平衡。华域汽车(600741)供应传动轴、制动卡钳等关键部件,其制动系统采用博世 iBooster 技术,能量回收效率提升至 35%。

线控底盘方面,小米通过投资千顾科技(持股 12.5%)布局 EBS 线控制动系统,该系统已在五菱缤果等车型量产,支持 L3/L4 级自动驾驶冗余需求,计划 2025 年 Q3 搭载于小米 SU7 Ultra。

三、智能驾驶与感知系统


英伟达(NVIDIA)为小米汽车提供 Orin X 芯片,单颗算力 254TOPS,双芯片方案实现 508TOPS 算力,支持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则与大陆芯智驾合作,提供征程 5 芯片,支持 BEV+Transformer 算法,适配城市 NOA 功能。

激光雷达方面,禾赛科技(HSAI)的 AT128 混合固态雷达被 SU7 Max 版采用,探测距离达 200m,点云密度 153 万点 / 秒,成本较前代降低 40%。舜宇精工(831906)供应 ADAS 前视、侧视、后视摄像头模组,采用 800 万像素传感器,支持 120° 超广角成像。

高精地图与 V2X 技术由百度 Apollo提供,覆盖全国高速及城市道路,结合小米自研的纯视觉方案,提升复杂场景识别能力。

四、智能座舱与电子架构


高通(Qualcomm)的骁龙 8295 芯片是小米汽车智能座舱的核心,采用 5nm 工艺,支持 8K 显示输出和多模态交互,AI 算力达 30TOPS,较前代提升 8 倍。德赛西威(002920)独家供应 16.1 英寸 OLED 中控屏,分辨率 3840×1600,支持触控 + 语音 + 手势三模操作。

车机系统由小米自研的澎湃 OS 驱动,深度整合米家生态,支持手机、汽车、家居设备的无缝互联。光庭信息(301221)提供智能座舱软件开发服务,包括导航引擎、语音交互、多屏联动等模块,2025 年相关订单超 8 亿元。

五、热管理与轻量化技术


银轮股份(002126)独家供应 SU7 的热管理系统,采用集成式液冷板设计,支持电池、电机、空调系统的全域热控,能耗降低 12%。飞荣达(300602)提供导热材料和散热模组,其 VC 均热板技术将芯片结温控制在 85℃以下。

轻量化方面,星源卓镁(301398)为 SU7 开发镁合金支架,减重 30% 的同时提升结构强度,通过小米 “零缺陷” 质量认证。祥鑫科技(002965)供应高强度钢车身结构件,采用热成型工艺,抗拉强度达 1500MPa。

六、充电与补能网络


小米汽车的家用充电桩由科大智能(300222)独家供应,其 “星河” 系列充电桩支持 16kW 交流快充,具备 16 重安全防护和 IP55 防水等级,通过小米生态 APP 实现无感启动和峰谷电价管理。

公共充电网络方面,小米与蔚来、小鹏、理想达成合作,接入 14000 + 蔚来充电桩、9000 + 小鹏充电桩和 6000 + 理想充电桩,支持扫码充电和即插即充服务。

七、供应链生态布局


小米通过投资 50 余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构建生态壁垒,包括:

  • 半导体:黑芝麻智能(车规芯片)、云途半导体(MCU)
  • 传感器:坤维科技(机器人传感器)、新纳传感(IMU)
  • 材料:瑞隆科技(电池回收)、云山动力(大圆柱电池)
  • 制造:哈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海泰科(注塑模具)

这种 “核心供应商 + 生态链投资” 模式,既保障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又通过协同创新加速产品迭代。例如,小米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超电子通路技术,可将电池快充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10%-80%)。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呈现三大特征:技术协同(如宁德时代的 CTB 电池、汇川技术的电机)、生态闭环(自研 OS + 米家互联)、本土化替代(舜宇光学的摄像头、地平线的芯片)。随着小米汽车产能爬坡(2025 年目标 30 万辆),这些供应商将深度受益于规模化效应,同时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458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