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车联网已从初期的智能硬件整合阶段,迈入全场景生态协同与技术深度突破的新阶段。依托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其车联网布局呈现出三大核心特征:技术融合加速、场景边界拓展、全球化生态落地。以下从技术进展、生态协同、市场表现及未来挑战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进展:端到端智能驾驶与车路协同突破
- 全场景智能驾驶系统 HAD
小米 SU7 Ultra 搭载的 Xiaomi HAD 系统已实现端到端车位到车位的自动驾驶能力,覆盖城市道路、高速路及停车场等全场景。通过 128 线激光雷达、双 NVIDIA Orin-X 芯片及 1000 万 Clips 真实路况数据训练,系统可处理无车道线、U 型路口掉头、临停障碍物绕行等复杂场景。2025 年 3 月推送的 1.5.5 版本 OTA 新增漫游寻位泊车(自动搜索空车位)和极窄库位泊出(50cm 极限间距脱困)功能,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题。
- 车路协同(V2X)技术落地
小米 SU7 Ultra 支持 5G-C-V2X 通信,可实时获取交通信号灯状态、路侧单元(RSU)信息,实现绿波通行优化与前方碰撞预警。例如,车辆可提前接收交通灯倒计时数据,动态调整车速以减少等待时间。此外,小米与广和通合作开发的 5G-V2X 模组已应用于 SU7 系列,支持与比亚迪、蔚来等车企的车联网系统互联互通。
- 主动安全技术升级
小米 SU7 Ultra 配备0-60km/h 全速域误加速抑制辅助(MAI),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实时监测驾驶员操作意图,误踩电门时可瞬间抑制动力输出并联动 AEB 刹停,避免停车场等低速场景碰撞风险。同时,** 全向低速防碰撞系统(LAEB/RAEB)** 实现 360° 无死角障碍物检测,低速转弯时自动触发刹车。
二、生态协同:人车家全场景闭环构建
- 智能座舱与家居互联
小米 SU7 Ultra 搭载 HyperOS 智能座舱,支持五屏联动(16.1 英寸中控屏 + 56 英寸 HUD + 翻转仪表屏 + 后排双 Pad),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家中摄像头、空调等设备,例如 “看下客厅摄像头” 或 “打开家里的空调”。小米手表(如 Watch S4)可直接调节车内温度、座椅位置及音乐播放,实现无感交互。
- 车机系统与第三方生态整合
小米 CarWith 应用支持手机投屏至车机,用户可将手机应用 “pin” 到车机界面,并通过磁吸配件扩展智能香氛机、对讲机等设备。此外,小米澎湃智联 IoT 平台接入超过 30 款车载智能配件,包括无线充电支架、全景天幕遮阳帘等,用户可通过米家 APP 统一管理。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小米建立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对用户位置、驾驶习惯等敏感数据采用加密存储与传输,并通过场景化隐私功能(如停车模式自动隔离数据)保障用户权益。例如,车辆在私人停车场时,系统会自动关闭外部数据采集,仅保留必要的安全监控。
三、市场表现与全球化布局
- 国内交付量与用户认可
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 20 万辆,其中 SU7 Ultra 上市 3 天锁单超 1.9 万台,提前完成全年 1 万台销售目标。市场调研显示,小米车联网功能(如城市 NOA、语音控制)的用户满意度达 87%,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小米计划 2025 年在欧洲、东南亚及中东启动小批量销售,采用 “体验中心 + 线上预售” 模式,并在波兰设立 KD 工厂以规避关税。针对不同地区需求,小米推出区域定制化技术:中东版本强化电池冷却系统,确保 50℃高温下续航衰减率低于 8%;北欧版本新增 “极寒模式”,-30℃低温续航损失减少至 22%。
- 政策与行业标准推动
雷军在 2025 年两会期间提出加快自动驾驶量产的建议,推动跨区域测试互认机制及专属保险设立,目标 2026 年实现高速与城市自动驾驶功能量产。小米积极参与国家层面自动驾驶法规制定,其 SU7 系列已通过欧盟 WVTA 认证,为进入欧洲市场铺路。
四、未来挑战与技术前瞻
- 行业竞争与技术壁垒
华为、小鹏等竞争对手已实现 “全国都能开” 的城市 NOA,而小米当前仅支持 10 城主要道路。2025 年,小米计划通过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加速功能迭代,将城市 NOA 覆盖范围扩展至 50 个城市,并推出纯视觉方案以降低硬件成本。
- 数据合规与生态开放
欧盟 GDPR 要求车辆收集用户数据需明确授权,小米为此预留单车 73 欧元的法律咨询预算,并与本地数据服务商合作建立合规数据中心。此外,小米正推动车机系统开源,计划 2025 年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 HyperOS API,吸引更多应用接入。
- L4 级自动驾驶研发
小米自动驾驶团队已启动 L4 技术预研,重点突破多模态大模型与车路云协同,目标 2027 年实现特定区域的 L4 级自动驾驶商业化。目前,小米在武汉、上海等地部署了 50 辆测试车,累计路测里程超 50 万公里。
总结
2025 年的小米车联网已形成 “技术 + 生态 + 全球化” 的三维竞争优势:通过端到端智能驾驶与 V2X 技术构建差异化体验,依托人车家全生态提升用户粘性,并借助海外本地化策略打开增量市场。然而,面对华为、特斯拉等巨头的挤压,小米需在技术迭代速度、数据合规能力及生态开放度上持续突破,方能在智能汽车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