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车好不好开

2025-04-25 17:34:57  阅读 6 次 评论 0 条

结合 2025 年最新市场反馈和技术升级,小米 SU7 系列的驾驶体验呈现出显著的产品特性与用户争议点。以下从核心维度展开分析:

一、动力与操控:性能分化明显,定位精准


  1. 双电机四驱版(Max/Ultra)的极致表现
    顶配车型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495kW(Max)至 1138kW(Ultra),零百加速 2.78 秒起,极速可达 350km/h。这种动力水平在同价位车型中罕见,尤其适合追求加速快感的用户。例如,SU7 Ultra 在高速中后段加速能力突出,100km/h 以上再提速仍能保持强劲推背感,赛道模式下的极限操控表现甚至超越部分百万级燃油跑车。不过,其电门响应存在轻微延迟,日常驾驶体感与特斯拉 Model 3 Performance 接近,对习惯 “零延迟” 加速的用户可能需要适应。

  2. 单电机后驱版(标准版 / Pro)的日常定位
    入门版和 Pro 版采用单电机后驱,最大功率 220kW,零百加速 5.28 秒起,动力输出偏向平顺,适合城市通勤。但用户反馈普通版在高速超车时需预留更多提前量,动力储备相比竞品极氪 007 中配略显不足。底盘调校方面,全系悬挂偏硬,过减速带时颠簸感明显,转弯侧倾控制优于 Model 3 但弱于极氪 001 次顶配。


二、智能驾驶:功能迭代快,场景适配待优化


  1. 硬件与算法升级
    2025 年通过 OTA 推送的 Xiaomi HyperOS 1.5.5 版本,实现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HAD),覆盖停车场至公共道路的全程辅助。新增施工区识别、远程控制泊车等功能,复杂路况下的车道选择和加塞应对逻辑更接近人类驾驶员。例如,在广州晚高峰场景中,系统对网约车加塞的处理从早期 “急刹避险” 优化为 “缓刹 + 小幅变道”,提升了舒适性。

  2. 实际体验的局限性
    尽管硬件配置(激光雷达 + 多传感器)对标行业第一梯队,但算法成熟度仍有差距。高速领航辅助在弯道曲率较大时偶发 “保守减速”,城市道路对无保护左转的处理仍依赖人工接管。部分用户反馈,自动泊车在狭窄车位(如宽度≤2.2 米)的成功率约 70%,需多次修正。


三、续航与补能:低温表现优异,基建短板待解


  1. 冬季续航优势
    在 - 20℃至 - 25℃极端环境下,SU7 Max 实测续航 385 公里,达成率 47.5%,优于同价位的极氪 007 和 Model 3;在 5-15℃低温区,续航达成率 91%,实测 737 公里,能耗仅 13.86kWh / 百公里。济宁等温带地区用户反馈,冬季开空调续航约 400-450 公里,符合预期。

  2. 补能网络瓶颈
    虽然 SU7 Ultra 支持 5.2C 超充(11 分钟充至 80%),但小米自建 800V 超充站覆盖率不足,全国仅 500 + 座,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普通快充(400V 平台)充满需 1 小时左右,用户普遍反映 “找桩难” 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四、空间与舒适性:运动定位下的取舍


  1. 设计与空间矛盾
    溜背造型和无框车门带来 0.195Cd 的超低风阻,但牺牲了后排头部空间。身高 1.78 米以上乘客长时间乘坐后排会感到局促,后备箱开口虽大但纵深一般,搬运大件物品(如婴儿车)需倾斜角度。内饰材质从仿麂皮改为皮质后,触感提升但豪华感仍弱于极氪 007 中配。

  2. 细节体验优化
    25 扬声器音响系统音质一般,但车机系统(骁龙 8295 芯片)流畅度媲美 iPad Pro,支持手机无感互联和米家生态联动,例如下车后自动关闭车内空调并启动家中空气净化器。全景天幕防晒性能提升,但夏季正午仍需加装磁吸遮阳帘(官方可选配)。


五、售后与品控:响应快但体系待完善


  1. 故障处理效率
    针对早期频发的 “断轴”“低压故障” 等问题,小米通过免费检测、保险理赔和 OTA 修复快速响应。例如,2024 年曝光的自动泊车碰撞事件中,官方承担全部维修费用并提供积分补偿,用户满意度较高。

  2. 服务网络覆盖
    济宁等三线城市仍依赖合作维修点,系统死机等软件问题需等待 OTA 更新,物理维修周期较长(平均 3-5 天)。相比之下,极氪、蔚来等竞品已实现地级市直营服务中心全覆盖。


六、竞品对比:智能化与性价比突出,短板需权衡


维度小米 SU7 Max极氪 007 中配特斯拉 Model 3 Performance
动力双电机四驱,2.78 秒破百双电机四驱,2.84 秒破百双电机四驱,3.3 秒破百
智驾功能城市 NOA(全量推送)城市 NOA(需选装)FSD(需付费订阅)
续航(CLTC)800 公里770 公里675 公里
充电速度800V 超充(11 分钟 80%)800V 超充(15 分钟 80%)400V 快充(30 分钟 80%)
内饰舒适性运动风格,座椅偏硬豪华取向,标配座椅按摩极简设计,材质一般
售后网络合作维修点为主地级市直营中心全覆盖自营 + 第三方混合模式

总结:适合哪些用户?


  • 推荐人群

    1. 小米生态忠实用户,追求 “人车家” 无缝互联;
    2. 科技爱好者,愿意为智能化迭代支付溢价;
    3. 性能控,预算 30 万内追求极致加速体验。

  • 谨慎考虑人群

    1. 家庭用户对后排空间和舒适性要求高;
    2. 所在城市超充站覆盖率低,依赖家用桩补能;
    3. 偏好传统豪华品牌服务体系。


若优先考虑驾驶乐趣与智能体验,SU7 Max/Ultra 在 2025 年仍属 25-30 万价位的高性价比选择;若更看重均衡性,极氪 007 中配或特斯拉 Model 3 改款可能更稳妥。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435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