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2025 年小米第三工厂的最新进展,目前存在两条主线信息:武汉智能家电工厂的明确建设动态,以及小米汽车第三工厂的选址博弈与规划传闻。以下从工厂定位、建设进展、战略意义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武汉智能家电工厂:第三座智能工厂的确定性落地
1. 定位与产能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是小米集团继北京汽车超级工厂、亦庄手机智能工厂后的第三座智能工厂,也是其大家电业务的首座自研自产基地。该工厂聚焦 “冰空洗”(冰箱、空调、洗衣机)全栈自研,规划总产能600 万台 / 年,初期释放 300 万台,其中空调独占 100-150 万台。工厂采用数字化生产线,支持小批量多品类快速切换,目标通过核心部件自研(如空调压缩机、洗衣机直驱电机)打破传统家电技术壁垒。
2. 建设进展与投产计划
- 建设速度:2024 年 8 月签约,11 月奠基开工,2025 年 1 月主体封顶,4 月进入全面装修阶段,预计2025 年 11 月提前投产,较常规 3 年建设周期缩短近一半。
- 技术融合:融合小米手机与汽车工厂的 AI 大模型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决策。
- 人才储备:首批生产人员已在小米中试工厂完成培训,计划工厂竣工后立即入驻。
3. 战略意义
- 供应链自主化:摆脱对第三方代工厂(如长虹、创维)的依赖,提升产品品质可控性。
- 市场布局:瞄准 2025-2027 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窗口期,抢占存量市场升级红利。
- 区域经济:武汉光谷已布局小米家电总部、实验中心及万人研发中心,形成 “研发 - 生产 - 销售” 闭环,推动武汉成为智能家电产业枢纽。
二、小米汽车第三工厂:选址博弈与产能规划
1. 现有产能压力
小米汽车一期工厂(北京亦庄)持续超负荷运转,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年中投产,但面对 SU7 系列超 10 万辆订单积压,仍需第三工厂支撑产能。规划中的第三工厂若年产能达 15 万辆,可直接带动上下游千亿级产业链。
2. 选址争议与传闻
- 武汉江夏:网传项目总投资 6000 万元,扩建焊接生产线,年产小米 N3 前副车架 30 万套,选址紧邻东风日产基地,可能用于增程式车型 YU7 生产。
- 上海临港:传闻小米与上海洽谈土地政策,利用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优势(全国 70% 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集聚)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依托上海港实现全球化出口。
- 北京亦庄三期:北京市规划公示显示,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隔壁地块(52 公顷工业用地)或为三期预留,延续 “研发 - 制造” 一体化布局。
3. 地方政府博弈
- 北京:通过资金支持和土地规划(如亦庄新能源产业走廊)试图留住第三工厂,巩固 “智能汽车城市” 地位。
- 武汉:依托成熟汽车产业链、人才储备及雷军的 “武大情结”,提出 “产业一体化” 构想,承诺万亿级产值潜力。
- 上海:以 “即插即用” 的供应链和港口优势吸引小米,其研发中心与整车焊装线体项目已有前期布局。
4. 最新动态
2025 年 4 月,有博主爆料小米汽车武汉工厂落户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占地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为邻,可能为第三或第四座工厂,目标 2026 年实现百万辆产销量。但该消息尚未得到小米官方确认,选址仍存变数。
三、总结与展望
1. 已明确的第三工厂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是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的关键落子,其 2025 年 11 月投产将标志着小米大家电业务进入自研自产新阶段,直接推动空调、洗衣机等品类的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
2. 待确认的汽车第三工厂
尽管武汉、上海、北京三地博弈激烈,但小米官方尚未公布最终选址。若第三工厂落地武汉,将强化其 “中部制造枢纽” 地位;若落户上海,则可能加速全球化布局;若留在北京,则延续本地化产业链整合。
3. 未来关注焦点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2025 年 11 月投产仪式及首批自研产品(如中央空调)下线情况。
- 小米汽车第三工厂:雷军近期频繁往返京汉,或预示选址决策临近,需关注小米官方公告及地方政府政策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