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2025 年小米 SU7 Ultra 的 CLTC 纯电续航里程为630 公里,这一数据来自搭载 93.7kWh 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的标准版车型。作为小米汽车的旗舰性能车型,其续航表现兼顾了赛道级动力与长途出行需求,具体可从以下维度深入解析:
一、续航性能的核心支撑
- 电池技术突破
小米 SU7 Ultra 采用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通过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和底部「防弹涂层」设计,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增强安全性。电池支持 5.2C 的峰值充电倍率,配合 800V 高压平台,11 分钟即可完成 10%-80% 的电量补充,这一充电效率在同级车型中处于领先地位。
- 动力系统优化
尽管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前 288kW + 后 850kW,综合功率 1138kW),但通过智能能量回收系统和三电机扭矩矢量控制,车辆在 CLTC 工况下的百公里电耗被控制在 16.5kWh。例如,在经济模式下,系统会优先使用后轴大电机驱动,减少前电机的能耗;而在赛道模式中,能量管理策略会动态分配动力,确保续航与性能的平衡。
- 空气动力学设计
量产版车型通过优化车身线条(风阻系数未公开,但原型车风阻系数为 0.195Cd)和主动式尾翼设计,在保持赛道性能的同时降低风阻。例如,碳纤维尾翼在高速行驶时可提供额外下压力,但会增加约 5% 的风阻,因此标准版车型默认采用可升降尾翼以兼顾续航。
二、续航版本差异与选装影响
- 不同版本的续航表现
根据工信部申报信息,小米 SU7 Ultra 提供520km、555km、600km、630km四种续航版本,主要差异源于以下配置:
- 轮胎选择:标配倍耐力 P ZERO 第五代长续航轮胎(滚动阻力系数较低),选装高性能轮胎(如半热熔胎)会导致续航下降约 10%。
- 车身套件:碳纤维大尾翼、开孔机盖等赛道套件会增加风阻,例如纽北限量版因配备固定式尾翼,续航较标准版减少约 30km。
- 电池管理:部分版本可能采用不同的电池热管理策略,例如赛道版支持更激进的电池放电功率,但会牺牲一定续航。
- 选装与续航的权衡
小米汽车在首销期(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提供免费升级碳纤维大尾翼的权益,但官方提醒用户,选装高性能轮胎或赛道套件可能导致实际续航下降。例如,选装倍耐力 P ZERO TROFEO RS 半热熔轮胎后,CLTC 续航可能从 630km 降至约 580km。
三、实际续航与用户体验
- 预估续航功能
小米 SU7 Ultra 在车辆设置中提供「预估续航」模式,通过融合实时驾驶数据(如加速踏板深度、空调使用、环境温度)和历史驾驶习惯,动态调整剩余续航显示,拟合度较 CLTC 标准提升 18%。例如,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系统会自动降低续航显示以反映电池性能衰减。
- 用户实测反馈
部分媒体实测显示,在城市综合工况下(20℃环境温度,空调 22℃),小米 SU7 Ultra 的实际续航可达 580-600km;而在高速巡航(120km/h)时,续航约为 520km。若开启赛道模式或频繁使用 Boost 加速功能,续航可能降至 450km 以下。
- 竞品对比
与 2025 年同级车型相比,小米 SU7 Ultra 的续航处于中等水平:
- 极氪 007:100kWh 麒麟电池版本 CLTC 续航 870km,支持 10 分钟补能 473km。
- 小鹏 P7i:最高续航 702km,配备 X-HP2.0 热管理系统提升冬季续航。
- 智己 L6:CLTC 续航 720km,采用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优化能效。
小米 SU7 Ultra 的优势在于性能与续航的平衡 —— 其 1.98 秒的零百加速性能远超上述竞品,而续航差距在可接受范围内。
四、总结与选购建议
小米 SU7 Ultra 的 630km CLTC 续航数据,是其在性能与实用性之间的重要平衡点。对于追求赛道级驾驶体验的用户,建议优先考虑标准版车型,并避免选装影响续航的套件;若有长途出行需求,可通过「预估续航」功能和 800V 快充网络(如小米自建超充站)缓解里程焦虑。总体而言,小米 SU7 Ultra 在续航方面的表现符合其「高性能智能轿跑」的定位,尤其适合那些希望兼顾驾驶激情与日常通勤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