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小米汽车的续航能力在技术迭代和市场竞争中展现出显著优势,覆盖了从主流家用到高性能赛道的多维度需求。以下是基于最新车型、技术布局和实测数据的详细分析:
一、主力车型续航表现
1. 小米 YU7(2025 年 6 月上市)
- 定位:中大型轿跑 SUV,对标特斯拉 Model Y 和蔚来 ES6。
- 续航数据:
- 单电机后驱版:CLTC 续航 770km(电池容量 96.3kWh),支持 10-80% 快充仅需 18 分钟。
- 双电机四驱版:CLTC 续航 760km,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0-100km/h 加速 3.6 秒,最高车速 253km/h。
- 技术亮点:
- 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 255Wh/kg,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5 分钟补能 200km。
- 车身采用 CTB 一体化设计,电池包与底盘融合,提升空间利用率和安全性。
- 实际表现:第三方高速续航测试显示,YU7 在 120km/h 时速下达成率约 59.7%,满电高速续航约 495km,优于同价位竞品。
2. 小米 SU7 Ultra(2025 年 2 月上市)
- 定位:高性能纯电轿跑,对标保时捷 Taycan。
- 续航数据:
- 三电机四驱版:CLTC 续航 630km(电池容量 120kWh),综合功率 1138kW(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最高车速 350km/h。
- 赛道版:搭载轻量化电池包,CLTC 续航降至 580km,但支持 20 分钟极速充电(10-80%)。
- 技术亮点:
- 采用碳化硅电驱系统,综合效率提升 12%。
- 配备主动式空气悬架和碳纤维组件,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
- 实测场景:在纽北赛道测试中,SU7 Ultra 连续圈速衰减控制在 3% 以内,赛道续航约 350km,展现出稳定的性能输出。
3. 小米 MX11(2025 年 Q3 上市)
-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对标理想 L7。
- 续航数据:
- 双电机版:CLTC 续航 850km(电池容量 110kWh),支持后轮转向和博世 IPB 2.0 制动系统。
- 增程版:CLTC 综合续航 1200km(纯电续航 240km),搭载 1.5T 四缸增程器。
- 技术亮点:
- 增程版采用发动机体积优化技术,纯电续航较传统增程车型提升 30%。
- 标配空气悬架和魔毯智能底盘,高速续航达成率提升至 65%。
二、核心技术突破
1. 电池技术
- 半固态电池:
- 2025 年测试车型(如 SU7 Pro)搭载半固态电池,CLTC 续航达 1100km,-30℃低温续航保持率 82%。
- 采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能量密度 400Wh/kg,支持 10 分钟补能 500km。
- 液态电池优化:
- 麒麟电池迭代至第三代,能量密度提升至 260Wh/kg,支持 - 40℃超低温冷启动。
2. 电控与能效管理
- 全域热管理系统:通过热泵空调、电池预加热和电机余热回收,冬季续航提升 20%。
- 智能四驱系统:根据路况动态分配前后电机功率,高速巡航时可关闭前电机,降低能耗。
- 低风阻设计:SU7 Ultra 风阻系数 0.195Cd,YU7 风阻系数 0.23Cd,优于同级别车型。
三、续航实测与竞品对比
1. 高速续航对比(120km/h 时速)
车型 | CLTC 续航(km) | 实测续航(km) | 达成率 |
---|
小米 YU7 | 770 | 495 | 64.3% |
特斯拉 Model Y | 660 | 380 | 57.6% |
蔚来 ET5 | 710 | 410 | 57.7% |
极氪 001 | 822 | 460 | 56.0% |
2. 低温续航对比(-20℃)
车型 | CLTC 续航(km) | 实测续航(km) | 达成率 |
---|
小米 SU7 Ultra | 630 | 295 | 46.8% |
比亚迪汉 EV | 715 | 320 | 44.8% |
小鹏 G9 | 702 | 310 | 44.1% |
3. 充电效率对比(10-80%)
车型 | 充电时间(分钟) | 峰值功率(kW) |
---|
小米 YU7 | 18 | 350 |
特斯拉 Model Y | 25 | 250 |
蔚来 ET5 | 22 | 300 |
四、用户场景适配
1. 城市通勤
- YU7 单电机版:770km 续航可满足两周通勤需求,支持家用 7kW 充电桩夜间慢充。
- MX11 增程版:纯电续航 240km 覆盖日常通勤,增程模式消除长途焦虑。
2. 长途出行
- SU7 Ultra:630km 续航搭配超充网络,30 分钟补能 400km,适合跨城旅行。
- MX11 双电机版:850km 续航支持单次充电覆盖北京 - 上海(约 1200km),中途补电一次。
3. 性能需求
- SU7 Ultra 赛道版:580km 续航满足赛道日高强度驾驶,支持赛道模式下的电池实时温控。
五、未来技术布局
- 全固态电池:计划 2027 年量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500Wh/kg,续航突破 1200km。
- 换电技术:2026 年推出模块化换电平台,兼容液态与固态电池,换电时间 3 分钟。
- 光伏充电:与米家太阳能板联动,实现 “车 - 家 - 光储” 一体化能源管理。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续航能力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主力车型覆盖 600-1200km 续航区间,技术亮点包括半固态电池、800V 高压平台和全域热管理系统。实测数据显示,其高速和低温续航表现优于特斯拉、蔚来等竞品,充电效率也处于领先水平。未来,随着固态电池和换电技术的落地,小米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续航领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