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公开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的高管团队中,副总裁级别的核心成员包括以下几位,他们在不同领域承担关键职责:
一、李肖爽:分管市场与产品战略
李肖爽自 2021 年 10 月起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是小米汽车早期 17 人核心团队成员之一。在 2025 年,他的主要职责包括:
- 市场与产品发布:作为小米汽车在公开场合的主要发言人之一,李肖爽在 2025 年 4 月上海车展期间多次回应媒体关切,确认小米 YU7 缺席车展的决策,并强调 “该来的会以最好的状态来”。他的表态直接影响市场对小米汽车新品的预期。
- 用户沟通与品牌维护:李肖爽通过个人社交平台与用户互动,例如在回应 YU7 上市时间时,他明确表示 “别着急”,试图缓解公众对小米汽车质量质疑的焦虑。
- 战略协调:尽管 2023 年曾兼任市场部总经理,但 2025 年的报道显示,他更侧重于整体市场策略的制定,而非具体部门管理。
二、于立国:分管智能制造与工厂运营
于立国是小米汽车 2025 年人事调整中的关键人物,其职责包括:
- 产能提升:作为分管智能制造部、工厂及体系运营部的副总裁,于立国的首要任务是将小米北京工厂的产能从月产 2.2 万辆提升至 2.5 万辆,并在年底前将产能利用率从不足 30% 提高到 80%。他曾在北汽极狐工厂创下 18 个月完成建设到首车下线的纪录,这一经验对小米破解 “量产地狱” 至关重要。
- 生产管理:负责工厂的精细化管理,包括产线优化、双班制实施及良品率维持。小米 SU7 当前订单积压超过 30 万辆,交付周期长达 6 个月,产能提升是缓解用户等待的核心措施。
- 战略执行:直接向雷军汇报,体现小米汽车 “战时指挥部” 架构下权力集中的特点。
三、黄振宇:分管供应链与质量管理
黄振宇的职责集中在供应链与质量控制领域:
- 供应链管理:作为供应链部总经理,他主导零部件体系搭建,确保生产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如电池、芯片)稳定供应。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黄振宇需协调新工厂的供应链衔接。
- 质量管控:兼任质量部总经理,黄振宇负责落实 “质量一票否决制”,并建立越级汇报机制以应对突发质量问题。这一安排与小米 SU7 此前发生的撞车事故引发的公众质疑密切相关。
- 跨部门协作:与于立国的智能制造团队协同,确保供应链与生产计划的匹配,例如在 YU7 上市前优化零部件库存。
四、其他高管与组织架构
- 雷军:作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雷军直接领导汽车部,对四大核心板块(智能制造、供应链、产品研发、智能座舱)进行统筹。
- 刘德: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负责集团干部体系建设,但未在公开信息中明确其在小米汽车的具体职务。
- 王化: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负责舆情管理,例如在 YU7 上市时间争议中公开辟谣。
五、人事调整背景与战略意图
2025 年的高管分工体现了小米汽车的战略重心:
- 产能优先:于立国和黄振宇的任命旨在解决 SU7 交付瓶颈,为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奠定基础。
- 质量与品牌修复:李肖爽的市场角色与黄振宇的质量管控形成互补,试图缓解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质疑。
- 全球化布局:欧洲研发中心的筹建(如前宝马高管 Rudolf Dittrich 加盟)显示小米汽车正通过高端人才引入强化技术竞争力。
六、信息差异与建议
- 职位名称不一致:部分来源称李肖爽为 “首席财务官”,但 2025 年的报道中更多以 “副总裁” 身份出现,可能存在职责调整或表述差异。
- 官方信息有限:小米汽车官网未完整披露高管团队,建议通过小米集团公告或雷军公开演讲获取最新动态。
- 持续变动可能: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小米汽车的高管分工可能随市场环境进一步调整。
如需更详细信息,可关注小米汽车官方渠道或权威媒体对雷军及核心高管的采访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