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的造车资质

2025-04-25 17:26:55  阅读 4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的造车资质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已正式获得独立造车资质,其生产资质的获取历程可概括为 “政策突破 + 技术创新 + 地方支持” 的三重驱动模式。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资质获取的关键节点与政策路径


  1. 发改委备案与工信部准入的 “双资质” 突破
    小米汽车在 2024 年 7 月通过工信部第 385 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首次以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名义申报车型,标志着其正式获得独立生产资质。这一资质的获取需闯过两大关卡:

    • 发改委备案:根据《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需满足所在省份产能利用率、企业股东资质等严苛条件。小米通过北京市政府协调,以 “设计研发企业” 身份(两年内累计销售超 3 万辆)绕过限制,成为继蔚来之后第二家通过代工模式实现备案的企业。
    • 工信部准入:依托《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50 号文)中的 “代工条款”,小米借用北汽越野资质完成初期产品公告,并在 2024 年 3-6 月累计交付超 3 万辆 SU7,满足准入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 2022 年拟取消代工条款的政策(《准入条例》)尚未正式实施,为小米争取了窗口期。

  2. 资质获取的特殊路径:宝沃资质注销与地方政府支持
    小米最初计划收购北京宝沃汽车资质,但宝沃于 2024 年 6 月自行申请注销资质,打破了这一设想。最终,北京市政府通过协调资源,帮助小米以 “特批” 方式绕过传统资质审批流程。例如,小米 SU7 的工厂地址与北汽越野公告地址一致,但实际由小米自建工厂生产,体现了地方政府在产能协调上的关键作用。


二、资质获取的技术与产能支撑


  1. 生产能力与技术合规性
    小米汽车工厂(北京经开区)已实现 100% 自动化生产,涵盖压铸、冲压、涂装、电池等六大车间,年产能规划超 30 万辆。其自研的 “泰坦合金”(高强高韧免热处理环保材料)、CTB 电池技术、全栈自研智能驾驶系统(Xiaomi HAD)等,均符合工信部对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的豁免审查要求。例如,小米的大压铸工艺将后地板零件从 70 个整合为 1 个,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获得工信部认可。

  2. 市场表现与资质联动
    截至 2025 年 2 月,小米 SU7 系列累计交付超 18 万辆,单月交付量连续 5 个月突破 2 万辆。这一数据不仅验证了市场对小米汽车的认可,也为其资质申请提供了 “销量达标” 的直接证据。工信部在审核时,将企业的实际交付能力与市场表现作为核心考量,小米的高速增长为其资质审批加分。


三、资质获取的行业影响与政策启示


  1. 对新势力造车的示范意义
    小米是继蔚来之后,第二家通过 “代工 - 销量达标 - 独立资质” 路径获得准入的企业。这一路径的成功,为后续新玩家(如华为、百度)提供了参考:

    • 政策灵活度:利用现有法规中的 “代工条款” 与 “技术豁免”,可绕过传统资质壁垒。
    • 地方政府协同:北京、合肥等地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成为资质突破的关键外部因素。

  2. 政策风险与未来挑战
    尽管小米已获得资质,但其依赖的代工条款可能随《准入条例》正式实施而失效。此外,工信部对产能利用率、技术创新的要求持续升级,小米需在后续车型(如 2026 年规划的增程 SUV)中保持技术领先,以维持资质有效性。


四、2025 年资质状态与市场展望


当前,小米汽车的资质状态已完全合规,其生产的 SU7 系列已进入工信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享受税收优惠。在产能方面,工厂通过 “双班生产” 与产线调优,将月产能提升至 2.5 万辆,基本满足市场需求。未来,随着资质问题的彻底解决,小米汽车的品牌独立性与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有望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占据更重要地位。

小米汽车的造车资质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426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