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公开的实测数据和技术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的续航表现已展现出显著优势,尤其是在极端环境下的实测结果和电池技术创新方面。以下是基于最新测试数据和技术解析的综合分析:
一、核心车型续航实测表现
1. 小米 YU7(2025 款)
- 极限低温高速测试:雷军亲自驾驶 YU7 完成 1310 公里冬季高速实测,全程平均时速超 100km/h,最低气温 - 10℃,仅充电两次。若假设出发时满电且中途两次补电,单次满电续航约 436 公里。测试中全程开启空调(22℃),车辆在 - 10℃环境下的续航达成率约 81.7%,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 50%-60%)。
- CLTC 工况续航:后驱长续航版搭载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最高 820 公里;四驱版配备 101.7kWh 三元锂电池,续航 760 公里。对比特斯拉 Model Y 长续航版(CLTC 719 公里),YU7 后驱版续航优势明显。
- 充电效率:支持 800V 高压快充,充电 10 分钟可补充 400 公里续航(宁德时代 4C 超充电池),30%-80% 充电时间仅 19 分钟,峰值功率达 325kW。
2. 小米 SU7(2024 款)
- 冬季续航测试:在 - 20℃寒冷区(50% 高速 + 50% 低速)实测续航 385 公里,达成率 47.5%;在 5-15℃低温区续航 737 公里,达成率 91%。其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液冷循环和智能预加热技术,将电池温度稳定在 28-32℃,冬季能耗较行业平均降低 18%。
- 高速续航表现:标准版在 120km/h 限速下平均车速 97.7km/h,实测续航 495 公里,电耗 15kWh/100km,优于同级别车型。
二、关键技术解析
1.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
- 结构创新:地板上盖二合一设计,集成效率提升 24.4%,释放 17mm 高度空间。电芯倒置技术和多功能弹性夹层进一步优化散热,电池系统具备 17 层高压绝缘防护和 7.8㎡双面主动冷却能力。
- 低温性能:采用高效双模热泵,-15℃ CLTC 工况无需额外加热即可维持座舱温度,-20℃仍能从冷空气中吸热。电池云安全技术实时监控热失控风险,实现 4ms 主动断电。
2. 智能热管理与能效优化
- 动态温控:双回路液冷系统根据电芯温差(±1.5℃)调节冷却液流量,配合 PTC 加热膜,将电池组温度稳定在最佳区间。测试中高速巡航电耗低至 21.3kWh/100km,较行业同级别车型降低 18%。
- 空气动力学:YU7 风阻系数 0.26Cd,SU7 风阻 0.195Cd,通过水滴形大灯、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减少能耗。
三、用户场景适配与实测验证
1. 冬季续航挑战
- 合肥地区参考:合肥冬季气温 0-10℃,极氪 001 等车型在该环境下城市续航约 380-420 公里。小米 YU7 凭借 CTB 电池和智能热管理,预计冬季城市续航可达 500-550 公里,高速续航约 400 公里。
- 极端低温测试:在 - 30℃环境下,小米 SU7 固态测试版(半固态电池)续航保持率 82%,12 分钟补能 500 公里,展现出对北方市场的适应性。
2. 长途出行能力
- 续航与补能:YU7 单次满电高速续航约 436 公里(-10℃),配合 800V 超充网络,15 分钟可补充 600 公里续航,长途出行效率接近燃油车。
- 智能补能策略:车载导航结合实时路况、海拔和气象数据动态规划充电站点,预留安全冗余电量,减少充电焦虑。
四、行业对比与市场定位
1. 竞品对标
- 特斯拉 Model Y:长续航版 CLTC 719 公里,冬季高速续航约 340 公里(-10℃),充电功率最高 250kW。YU7 在续航达成率和充电速度上均占优。
- 蔚来 ES6:CLTC 续航 620 公里,换电模式补能快,但电池容量和低温性能不及 YU7。
2. 价格与配置
- YU7 预计售价:后驱版 25-28 万元,四驱版 30-35 万元,标配激光雷达和 Orin-X 芯片,性价比优于同级别竞品。
- 生态协同:支持小米生态链设备无缝互联,手机、家居与车载系统深度融合,提升用户体验。
五、未来技术展望
小米计划 2026 年推出半固态电池车型(如摩德纳 SUV),CLTC 续航 1100 公里,成本控制在 120 美元 /kWh 以下;2027 年量产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50Wh/kg,续航突破 1500 公里。这些技术将进一步巩固小米在续航领域的领先地位。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续航表现已通过极端环境实测验证,其 CTB 电池技术、智能热管理和 800V 高压平台的结合,显著提升了低温和高速场景下的续航能力。对于合肥等中部城市用户,YU7 的冬季城市续航预计可达 500 公里以上,长途出行补能效率接近燃油车,为用户提供了可靠的续航保障。未来随着固态电池的量产,小米有望在续航领域继续突破,引领行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