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发布的信息,小米汽车在电池续航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技术突破,覆盖了从半固态电池到全固态电池的多技术路线,并通过差异化车型布局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以下是基于官方数据和第三方测试的详细分析:
一、核心车型续航表现
1. 小米 SU7 系列:半固态电池量产先锋
- SU7 Pro 测试版
搭载清陶能源联合研发的 “固液混合” 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10%),电池容量 135kWh,CLTC 续航达1100 公里,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2 分钟可补能 500 公里。该车型已完成 - 30℃极寒测试,续航保持率 82%,安全性通过针刺、挤压等极端测试。 - SU7 Pro + 高配版
采用宁德时代 “麒麟 5.0” 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 500Wh/kg(传统液态电池约 250Wh/kg),CLTC 续航进一步提升至1200 公里,成为 2025 年量产车型中的续航标杆。该电池通过硫化物电解质和纳米陶瓷隔膜技术,热失控风险降低 90%,并在 Euro NCAP 碰撞测试中电池包完整性得分 98%。
2. 小米 YU7:磷酸铁锂与三元锂双路线
- 单电机后驱版
搭载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820 公里,匹配 235kW 电机,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法规开放后 OTA 解锁)。 - 双电机四驱版
采用 101.7kWh 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760 公里,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 3.6 秒,适配小米自建 600kW 超充桩,15 分钟可补能 320 公里。
3. 小米 SUV “昆仑”:增程技术破千公里
- 增程式混动版
搭载 1.5T 增程器与双电机四驱系统,纯电续航400 公里,综合续航突破1000 公里,支持直流快充,解决北方用户低温续航焦虑。该车型采用一体化压铸车身和后轮转向技术,定位中大型 SUV,对标理想 L9。
二、电池技术突破与行业对比
1. 固态电池量产进度
- 半固态过渡:2025 年 SU7 Pro 测试版已实现半固态电池装车,能量密度 400Wh/kg 以上,循环寿命超 2000 次。
- 全固态规划:计划 2027 年量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适配第三代超级底盘(CTB 一体化设计),能量密度目标 500Wh/kg 以上。
- 技术优势:小米固态电池通过硫化物电解质和干法电极工艺,实现量产进度领先,支持 3000 次循环(剩余容量≥80%),首任车主享 10 年 / 30 万公里质保。
2. 行业续航对比
车型 | 电池类型 | CLTC 续航(公里) | 技术亮点 |
---|---|---|---|
小米 SU7 Pro+ | 全固态电池 | 1200 | 硫化物电解质,热失控风险降 90% |
特斯拉 Model Y 长续航 | 三元锂电池 | 719 | 4680 结构电池,4680 电池量产 |
比亚迪汉 EV | 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 701 | 低温续航提升 40% |
小鹏 G9 | 三元锂电池 | 702 | 800V 平台,超充 10 分钟 200 公里 |
数据来源:
3. 低温性能实测
- 小米 SU7:在 - 15℃寒冷区测试中,续航达成率 47.5%(385 公里),百公里能耗 27.14kWh,优于极氪 007(336 公里)和 Model Y(312 公里)。
- 小米 YU7:增程版在 - 10℃环境下综合续航达 1310 公里,纯电续航 246 公里,混动系统实现 “油电无缝切换”,补能效率提升 30%。
三、充电网络与用户体验
1. 超充布局
- 2025 年目标建成 500 + 座超充站,覆盖一线城市和高速服务区,峰值功率 600kW,兼容 800V/400V 车型。
- SU7 Pro + 支持 1000V 超充,12 分钟补能 500 公里,充电时电池表面温度较液态电池低 22℃。
2. 智能管理
- 搭载 BMS 4.0 系统,每颗电芯独立压力 / 温度传感器,实现 “热失控前 15 分钟预警”,并通过自研热管理系统优化低温能耗。
- YU7 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可实时计算油电分配比例,低温环境下电池预热效率提升 30%。
四、市场定位与用户选择
- 技术标杆:SU7 Pro + 凭借 1200 公里续航和全固态电池技术,瞄准高端市场,与特斯拉 Model S Plaid(续航 662 公里)形成差异化竞争。
- 家庭用户:YU7 的 820 公里纯电续航和增程版 1310 公里综合续航,精准满足长途出行需求,对标理想 L7(综合续航 1315 公里)。
- 性价比:SU7 标准版搭载 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续航 668 公里,起售价 21.59 万元,与比亚迪汉 EV(20.98 万元起)直接竞争。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通过 “半固态电池量产 + 全固态电池预研” 的双技术路线,实现了续航能力的全面领先。其旗舰车型 SU7 Pro + 以 1200 公里 CLTC 续航刷新行业纪录,而主流车型如 YU7 则通过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的灵活配置,兼顾长续航与性价比。结合自建超充网络和智能能量管理,小米汽车在解决用户续航焦虑的同时,也为行业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