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工厂布局已形成 “北京双基地 + 武汉规划中” 的格局,具体信息如下:
一、已运营及即将投产的工厂
- 北京一期工厂(亦庄基地)
- 现状:已投产,主要生产小米 SU7 系列车型,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实际产能通过产线优化已显著提升。
- 产能贡献:2024 年全年交付 13.68 万辆,2025 年一季度月均交付超 2.5 万辆,支撑了小米汽车的核心销量。
- 技术能力:工厂占地面积 71.8 万平方米,自动化率超 91%,每 76 秒下线一台车,配备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及电池六大车间,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和高阶智驾研发。
- 北京二期工厂(通州马驹桥基地)
- 进度: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竣工,7-8 月正式投产。
- 产能规划: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投产后北京双基地总产能将超 30 万辆,支撑 2025 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
- 战略意义:二期工厂紧邻一期,通过 “南北双基地” 布局辐射华北市场,未来或扩展至三期用地(52 公顷),形成总面积 105 公顷的 “超级工厂矩阵”。
二、规划中的工厂
- 武汉工厂(经开区通航产业园)
- 选址与规模:规划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工厂形成产业集聚,占地面积为小鹏武汉工厂的三倍,预计支撑 2026 年百万辆产销量目标。
- 建设进展:2025 年 4 月已启动基桩施工和土地围挡,部分招聘岗位(如项目总监、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岗)显示进入实质筹备阶段,但整体投产时间尚未明确。
- 产能定位:初期或聚焦零部件生产(如江夏区 N3 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年产 30 万套),未来可能承接增程式 SUV 等新车型制造。
三、其他潜在布局
- 合肥工厂:目前无明确建厂信息,但合肥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小米在当地设有销售服务中心,未来存在合作可能性。
- 海外工厂:小米尚未公布海外汽车工厂计划,当前重心仍在国内市场。
四、产能与交付目标
- 2025 年目标:全年交付 35 万辆,其中北京双基地贡献主要产能,武汉工厂预计 2026 年起逐步释放产能。
- 产能瓶颈:当前订单积压严重(SU7 交付周期最长达 50 周),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压力将缓解,但需应对新车型(如 YU7)上市带来的增量需求。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已运营的工厂为北京一期,北京二期预计 7 月投产,武汉工厂处于建设阶段。若武汉工厂在 2025 年内启动试生产,小米全年汽车工厂数量将达 3 个;若仅北京双基地投产,则为 2 个。未来,随着三期用地开发和武汉基地推进,小米有望进一步扩大产能版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