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可查的最新信息,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总部仍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这一结论基于以下关键信息:
一、总部注册地与核心生产基地的延续性
- 注册信息明确
2021 年 9 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完成注册,登记地址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街 15 号院 5 号楼 8 层 816 室,并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这一注册地在后续的官方公告和行业报道中均未发生变更。
- 生产基地的集中布局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设施 ——北京亦庄工厂是其总部职能的重要载体。一期工厂(2023 年投产)和二期工厂(2025 年年中竣工)均位于北京亦庄新城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两地仅隔一条马路,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工厂不仅承担生产职能,还设有研发试验基地、测试跑道和体验中心,体现了 “研产销一体化” 的总部特征。
二、分支机构与区域布局的补充说明
- 上海分公司的职能定位
小米汽车在上海徐汇区设有分公司(地址:瑞平路 39 号),主要负责技术研发、软件开发和部分供应链管理。此外,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小米集团总部承担移动互联网生态的核心职能,但并非汽车业务的决策中枢。
- 武汉工厂的战略意义
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的小米汽车工厂(规划 2000 亩)正在建设中,预计 2026 年投产,主要服务于华中市场和出口需求。尽管该工厂规模庞大,但公开信息中并未提及将其升级为总部,而是定位为区域性生产基地。
三、行业背景与总部选址的逻辑
- 政策与产业链优势
北京亦庄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配套(如电池、芯片供应商)和政策支持。小米自 2010 年起在亦庄布局智能工厂,与当地政府建立了深度合作,这为汽车业务的总部选址提供了天然优势。
- 生态协同效应
小米集团总部位于北京海淀区安宁庄路,与亦庄的汽车工厂形成 “研发 - 制造” 联动。例如,小米 SU7 的自动驾驶技术、车机系统等均依托集团的研发资源,这种地理上的邻近性降低了协同成本。
四、可能的误解与澄清
- “总部搬迁” 传闻的来源
早期曾有媒体猜测小米汽车可能落户上海、武汉或合肥,但这些均未被官方证实。2021 年的注册信息已明确排除了此类可能性。
- “南北双基地” 的实际含义
雷军提出的 “南北双基地” 指的是北京和武汉的生产基地,而非总部迁移。武汉工厂的建设是为了应对产能扩张和区域市场需求,与总部职能无关。
五、未来动态的观察点
尽管当前总部位于北京亦庄,仍需关注以下潜在变化:
- 武汉工厂的远期规划:若武汉工厂未来承担更多研发或管理职能,可能引发总部布局的调整。
- 政策与市场因素:如北京的产业政策变化或区域市场重心转移,可能影响总部选址决策。
综上,2025 年小米汽车的总部仍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其核心职能与生产基地高度绑定,上海、武汉等地的分支机构则作为补充,服务于研发、供应链和区域市场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