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延续了 “技术普惠” 的理念,在智能手机、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推出多款重磅新品,覆盖高端旗舰到大众市场。以下是基于官方发布信息和权威报道的核心新品介绍:
一、智能手机:影像与通信的双重突破
1. 小米 15 Ultra(夜神)
- 发布时间:2025 年 2 月 27 日发布,3 月 3 日开售。
- 核心亮点:
- 影像系统:搭载徕卡超纯光学四摄,覆盖 14mm-400mm 全焦段,首发 “徕卡超低反镜头玻璃”,鬼影抑制提升 82.4%。主摄采用 1 英寸 LYT-900 传感器,支持全焦段 8K 视频录制和 ACES LOG 格式。
- 性能与续航:搭载骁龙 8 至尊版处理器,6000mAh 金沙江电池(含硅量 10%),支持 90W 有线 + 80W 无线快充,海外版电池容量 5410mAh。
- 通信技术:全球首发 “小米星辰通信”,支持 7 公里无网双向通话,全系标配天通卫星通信,可选双卫星版本(北斗 + 天通)。
- 价格:12+256GB 起售价 6499 元,顶配双卫星版 7999 元。
2. Redmi Note 14 系列
- 发布时间:2024 年 9 月发布,2025 年未推出新款,仍以 Redmi Note 14 Pro 为主力机型。
- 核心亮点:
- 性能与影像:搭载联发科 7025-Ultra 处理器,5110mAh 电池支持旗舰级电池健康管理。索尼 LYT-600 主摄支持 2X 无损变焦和 OIS 光学防抖,双扬立体声提升 300% 音量。
- 价格:6GB+128GB 版本 1199 元,12GB+256GB 版本 1699 元。
二、电动汽车:性能与智能的极致融合
小米 SU7 Ultra
- 发布时间:2025 年 3 月 19 日上市,预售价 52.99 万元起。
- 核心亮点:
- 动力系统:三电机全轮驱动,最大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刷新纽北四门量产车圈速纪录(6 分 46 秒 874)。
- 续航与充电:搭载 93.7kWh 电池,CLTC 续航最高 630 公里,支持 5.2C 超充,11 分钟补能 300 公里。
- 智能生态:与小米 15 Ultra 深度联动,手机拍摄样张可直接投射至车载屏幕,副驾支持 “导演模式”。
- 价格:基础版 52.99 万元,赛道版 81.49 万元。
三、智能家居:全场景体验升级
1. 米家中央空调 Pro
- 核心亮点:
- 能效与智能:APF 值 5.50(超国标 15%),双毫米波雷达实现 “风吹人”“风避人” 模式,支持与加湿器、除湿机联动调节湿度。
- 价格:起售价 23999 元。
2. 米家洗烘套装 Pro
- 核心亮点:
- 除菌与节能:蓝氧除菌技术,热泵烘干能耗降低 30%,支持 AI 智能匹配烘干程序。
- 价格:5199 元。
3. Redmi Book Pro 16 2025 款
- 核心亮点:
- 性能与续航:搭载酷睿 Ultra7 处理器,99Wh 电池续航 30 小时,支持小米 AIPC 引擎和跨生态文件互传(兼容苹果设备)。
- 价格:32GB+1TB 版本 5599 元。
四、可穿戴与声学设备:健康与交互创新
1. 小米手表 S4
- 发布时间:2024 年 10 月发布,2025 年未更新。
- 核心亮点:
- 功能:1.43 英寸 AMOLED 屏(1500nits 亮度),支持 eSIM 独立通信、微信手表版、血氧 / 心率监测,续航 15 天。
- 价格:标准版 999 元,eSIM 版 1199 元。
2. 小米 Buds5 Pro
- 核心亮点:
- 音质与交互:双功放三单元声学系统,55dB 主动降噪,支持 aptX Lossless 无损传输和 AI 同声传译。
- 价格:WiFi 版 1499 元。
五、其他生态链新品
1. 小米平板 7 Pro
- 发布时间:2024 年 10 月发布,2025 年 4 月推送澎湃 OS 2 更新。
- 核心亮点:
- 性能与屏幕:第三代骁龙 8s 处理器,11.2 英寸 3.2K LCD 屏(144Hz 刷新率),支持 PC 级多任务处理。
- 价格:12GB+512GB 版本 3499 元。
2. 小米 AI 眼镜(传闻)
- 潜在亮点:
- 功能:2025 年 4 月传闻将发布自研 AI 眼镜,支持场景识别、跨设备协同,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
总结:技术信仰与生态闭环
2025 年小米以 “Ultra 宇宙” 为核心,通过小米 15 Ultra 的影像革命、SU7 Ultra 的性能颠覆、米家生态链的场景渗透,构建了 “手机 - 汽车 - 家居” 的智能闭环。从 6499 元的旗舰手机到 52.99 万元的超跑,小米正从 “性价比之王” 向 “技术领袖” 跃迁,其产品矩阵既满足了大众市场的实用需求,也树立了高端领域的技术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