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公开数据和行业分析,2025 年小米汽车的月度销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表现突出。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2025 年 1-3 月销量数据
- 1 月销量:
由于 2024 年小米汽车产能受限,2025 年 1 月销量尚未完全释放。根据第三方机构数据,小米 SU7 在 1 月的零售销量约为2.2 万辆,主要受限于工厂产能爬坡和供应链调整。
- 2 月销量:
随着春节后产能逐步恢复,小米 SU7 在 2 月的销量环比增长约25%,达到2.75 万辆。这一增长得益于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双班生产模式的稳定运行,以及订单积压的逐步消化。
- 3 月销量:
3 月成为小米汽车销量的重要转折点。根据中国报告大厅数据,小米 SU7 以29,244 辆的成绩位居国内中大型车销量榜首,占据该细分市场23.74%的份额。乘联会数据也显示,小米 SU7 在 3 月的交付量突破2.9 万辆,连续六个月保持 2 万辆以上的稳定输出,累计锁单量超 43 万台,剩余未交付订单仍高达约 15 万台,交付周期最长需等待 49 周(约 11 个月)。
二、2025 年 4 月销量动态
- 4 月第一周(3 月 31 日 - 4 月 6 日):
受前期事故舆论影响,小米 SU7 销量骤降至5,100 台,创下两个月新低,市场排名下滑至第 21 位。
- 4 月第三周(4 月 14 日 - 4 月 20 日):
随着产能恢复和市场需求回暖,小米 SU7 周销量回升至7,160 辆,位居纯电动车销量榜第 3 名。同期,小米汽车整体周销量为7,200 辆,位列新势力品牌第三。
- 4 月整体趋势:
截至 4 月 20 日,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 47.8 万辆,同比增长 20%,但小米汽车的具体月度数据尚未完全公布。行业分析认为,4 月小米汽车销量可能在2.5 万 - 2.8 万辆之间,受产能限制和订单积压影响,销量波动仍将持续。
三、销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
- 产品竞争力:
小米 SU7 凭借 “高颜值、高性能、高性价比” 的特点,成为中大型车市场的现象级产品。其 CLTC 续航 830 公里、零百加速 2.78 秒等参数,以及搭载的小米澎湃 OS 智能座舱,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
- 产能提升: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二期项目已完成规划验收,年产能规划为 15 万辆,预计 2025 年下半年投产。一期工厂通过生产流程优化,实际产能已显著提升,为销量增长提供了保障。
- 市场策略:
小米汽车通过 “价格锚点 + 生态协同” 策略,将 SU7 的起售价定在 23 万 - 24 万元区间,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3 和比亚迪汉。同时,小米利用其 “人车家全生态” 优势,构建差异化体验,吸引家庭用户。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 产能瓶颈:
尽管小米汽车上调了 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至 35 万辆,但目前仍面临订单积压问题。截至 3 月底,剩余未交付订单达 15 万台,交付周期长达 11 个月,产能不足可能制约销量增长。
- 市场竞争: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华为、小鹏、理想等品牌均在加速布局。例如,华为智界 R7 增程版的降价可能对小米 SU7 形成压力;小鹏 MONA M03 凭借低价策略,一季度销量达 4.7 万辆,对小米构成威胁。
- 品牌认知:
小米汽车作为新进入者,需进一步提升品牌在家庭用户中的认知度。理想、问界等品牌已通过 “移动的家” 理念建立心智护城河,小米需强化 “智能空间” 叙事,拓展三四线城市渠道。
五、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月度销量呈现 “前低后高、波动增长” 的趋势,3 月销量突破 2.9 万辆,4 月受舆论影响有所下滑但逐步回升。随着产能释放和新车型(如 SU7 Ultra、YU7)的推出,小米汽车有望在下半年实现销量加速增长。然而,产能瓶颈和市场竞争仍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