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数据和市场动态,小米汽车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累计销量已达 75,869 辆,其中 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000 辆,在中大型轿车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这一成绩不仅得益于小米 SU7 的产品竞争力(如 800V 高压平台、智能驾驶技术),也与小米生态系统的协同效应(如澎湃 OS 互联能力)密切相关。
一、销量目标与产能规划
小米集团已将 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提升至 35 万辆,这一调整基于订单量的持续增长(累计锁单超 43 万台)和产能的逐步释放。北京二期工厂计划年内投产,年产能规划 15 万辆,叠加现有产线的挖潜,预计全年产能可达 35 万辆以上,为目标达成提供了硬件保障。
二、市场竞争与产品布局
尽管小米在新势力中表现亮眼,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小鹏、理想、零跑等品牌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均超过小米,尤其是小鹏 MONA M03(47,130 辆)和理想 L6(44,347 辆)的热销对小米构成压力。不过,小米计划在年中推出首款 SUV 车型 YU7(售价 30-40 万元),填补细分市场空白,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此外,小米 SU7 Ultra 凭借 52.99 万元的起售价和高性能配置,已提前完成全年 1 万辆的销售目标,显示出高端市场的潜力。
三、供应链与政策支持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覆盖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电机(汇川技术)、智能驾驶(英伟达 Orin 芯片)等核心环节,部分电池由小米自行组装,成本控制能力较强。同时,2025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续,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市场需求,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 1600 万辆,为小米提供了增长空间。
四、风险与挑战
- 产能爬坡压力:目前小米仍有 15 万台未交付订单,交付周期最长需 11 个月,供应链稳定性(如芯片、电池供应)将直接影响交付节奏。
- 市场竞争加剧:小鹏 G7、理想纯电 SUV 等新车型的上市可能分流消费者,需关注后续市场反应。
- 出口计划滞后:小米汽车的出海计划预计在 2027 年启动,2025 年销量仍依赖国内市场,海外拓展暂未贡献增量。
五、第三方预测与行业分析
高盛将小米 2025 年销量预测从 29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与小米官方目标一致;中关村在线则预计销量可达 36 万辆,显示市场对小米的乐观预期。若小米能顺利实现产能释放和新车型上市,全年销量有望接近 40 万辆,营收或突破千亿元。
总结
综合现有数据,小米汽车 2025 年销量预计在 35 万辆左右,若产能释放超预期且新车型市场反响良好,有望冲击更高目标。其核心增长动力来自 SU7 系列的持续热销、YU7 的上市以及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但需警惕产能瓶颈和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