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2025 年第一批小米车主主要涉及小米 SU7 系列车型的交付。以下是关键信息汇总:
一、交付时间与车型
小米 SU7 作为首款量产车型,自 2024 年 3 月上市后持续交付。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汽车交付量再创新高,3 月单月交付量超 2.9 万辆,累计交付量在 2025 年 3 月 18 日突破 20 万辆。2025 年 4 月第 16 周(4 月 14 日 - 20 日),小米 SU7 交付 7160 台,其中标准版 2395 台、Pro 版 2413 台、Max 版 1901 台,顶配 Ultra 版 451 台。这表明 2025 年首批车主的交付主要集中在 SU7 系列各版本,尤其是标准版和 Pro 版。
二、车主体验与反馈
- 核心优势:
- 性能与设计:SU7 以 0.195Cd 风阻系数、2.9 秒破百的加速性能和赛道级底盘调校著称,外观设计(如水滴大灯、光环尾灯)成为 “回头率收割机”。
- 智能生态:车机系统支持连续语音指令识别率超 90%,并与小米智能家居无缝联动,例如手机导航自动流转至车机、到家前联动启动空调等。
- 续航与充电:双电机四驱版续航达 800km,800V 高压平台实现充电 5 分钟增加续航 220km,三方充电桩兼容性表现优异。
- 主要痛点:
- 空间局限:后排头部空间局促(身高 180cm 以上乘客仅余 2 指),座椅设计导致大腿悬空,长途舒适性欠佳。
- 智能驾驶优化:高速 NOA 变道逻辑保守,曾出现匝道距出口 500 米才强行变道的情况;哨兵模式夜间掉电较明显。
- 维修成本:低速碰撞维修费用较高,建议必买车损险;早期批次车门密封性和电池管理系统存在优化需求。
三、市场表现与服务
- 市场热度:
- 2025 年第 16 周交付量位列新势力第三,订单等待周期长达 40-50 周(标准版需 10 个月),显示市场需求旺盛。
- 目标用户以 30-35 岁男性为主,80%-90% 为 BBA 等豪华品牌增换购用户,女性占比约 20%。
- 官方服务:
- 出行保障:2025 年春节期间,小米车主足迹覆盖全国 366 座城市,智驾总里程达 2482 万公里,小米提供 1225 次道路救援和 641 次上门补胎服务。
- 安全优化:针对早期批次车辆,小米免费检查并优化车门密封性和电池管理系统,内测 “安全分 Beta” 系统评估驾驶安全。
四、产能与未来规划
- 产能提升:小米二期工厂于 2025 年 4 月完成验收,预计 6 月投产,助力全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武汉生产基地也在规划中,占地约 2000 亩。
- 车型拓展: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起)已上市,三电机系统提供 1548 马力,支持赛道级性能。SUV 车型 YU7 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五、争议与应对
- 质量争议:2025 年初发生的 “断轴门” 事件最终判定为外力冲击导致,非设计缺陷;智驾系统异常事件暴露早期服务响应不足,但小米后续加强了线下数据核查流程。
- 安全风险:部分车主在公共道路测试极速(如 300km/h),引发监管关注,沈阳等地要求车主签署安全承诺书。
总结
2025 年第一批小米车主主要集中在 SU7 系列车型,其交付量、市场热度和用户反馈均显示小米汽车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尽管存在空间设计、智能驾驶优化等问题,但小米通过产能扩张、服务升级和技术迭代持续改进。对于潜在用户,建议重点关注后排空间体验,并结合自身需求选择标准版或 Max 版,同时留意官方针对早期车主的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