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和行业数据,2025 年小米 SU7 Ultra 的销量表现可从以下几个维度综合分析:
一、核心销量数据与市场表现
- 订单量与交付进度
小米 SU7 Ultra 于 2025 年 2 月 27 日正式上市后,市场反应远超预期。雷军在 3 月 29 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宣布,该车三天内订单突破 1 万辆,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截至 3 月 2 日,锁单量已突破 1 万辆,3 月 10 日新增订单约 5000 辆。但受限于产能,实际交付量与订单量存在显著差距。
- 第一季度交付量:截至 4 月 23 日,小米 SU7 Ultra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为 3257 台,占同期 SU7 系列总交付量(75,884 台)的 4.3%。
- 周交付数据:4 月 14 日至 4 月 20 日当周,SU7 Ultra 交付 451 台,占同期 SU7 系列总交付量(7160 台)的 6.3%。
- 市场定位与用户群体
小米 SU7 Ultra 以 52.99 万元的定价切入高端纯电轿车市场,主要对标保时捷 Taycan、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等车型。其用户群体中,约 50% 来自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用户,女性占比约 20%。世界围棋冠军柯洁等公众人物的购车行为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关注度。
二、产能与供应链挑战
- 产能瓶颈
小米北京工厂当前月均产能约 2.5 万辆,大部分资源用于保障 SU7 标准版、Pro 版、Max 版的交付。SU7 Ultra 因采用三电机系统、碳纤维车身等复杂技术,生产周期较长,导致交付进度缓慢。截至 4 月,SU7 系列订单积压超 15 万辆,工厂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二期工厂投产时间延至 7 月。
- 供应链波动
- 电池供应:SU7 Ultra 搭载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但 3 月发生的 SU7 标准版电池事故引发市场对供应链安全性的担忧。尽管事故未直接涉及 Ultra 版本,但可能影响消费者信心。
- 芯片与零部件:原计划搭载的英伟达 Thor 芯片因流片失败,激光雷达从选配改为全系标配,导致 YU7 等新车型上市延期,进一步加剧了产能压力。
三、行业对比与市场地位
- 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增长
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318.2 万辆和 307.5 万辆,同比增长 50.4% 和 47.1%。小米 SU7 系列以 75,869 辆的零售销量位列纯电轿车第四,仅次于吉利星愿、五菱宏光 MINIEV、比亚迪海鸥。
- 高端市场竞争
在 50 万元以上纯电轿车细分市场,小米 SU7 Ultra 面临特斯拉 Model S、蔚来 ET7、极氪 001 FR 等车型的竞争。尽管其性能参数(1548 马力、1.98 秒破百)领先,但品牌溢价和渠道服务网络仍需完善。
四、未来销量预测与关键因素
- 全年目标与产能规划
小米官方设定的 SU7 Ultra 全年销售目标为 1 万辆,但天风证券等机构预测,受产能限制,全年交付量可能在 2 万至 3 万辆之间。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供应链优化,下半年交付量有望提升。
- 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
- 技术迭代:SU7 Ultra 计划于 2025 年挑战纽北量产车圈速纪录,若成功将进一步巩固其性能标签。
- 政策支持: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免税政策延续至 2025 年底,利好高端车型销售。
- 竞品压力:保时捷 Taycan 计划推出改款车型,特斯拉 Model S Plaid 或降价应对,可能挤压 SU7 Ultra 的市场份额。
五、总结与建议
小米 SU7 Ultra 凭借极致性能和高性价比策略,在高端纯电市场迅速打开局面,订单量远超预期。但产能不足和供应链波动导致交付进度滞后,短期内销量增长受限。若小米能在下半年提升产能并优化供应链管理,全年交付量有望接近 2 万辆,成为国产高端电动车的标杆车型。消费者可关注小米官方渠道的交付动态,或选择其他产能充足的竞品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