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9 月,是小米集团旗下专注于智能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定代表人为雷军,注册资本 100 亿元。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凭借技术创新、生态整合和快速迭代能力,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一、核心业务与技术突破
- 产品矩阵
小米汽车目前已推出三款车型:首款纯电轿跑SU7 系列(包括标准版、Max 版和 Ultra 版)、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YU7,以及计划于 2025 年四季度亮相的增程 SUV 昆仑。其中,SU7 Ultra 作为高性能旗舰车型,搭载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最大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CLTC 续航达 630km,售价 52.99 万元起,上市三天订单破万,刷新豪华车市场纪录。
- 技术创新
- 智能驾驶:采用全栈自研技术,配备 27 个感知硬件(含激光雷达)、双 Orin X 芯片(算力 508TOPS),支持端到端大模型和无图 NOA(覆盖率 98.6%),雨雾天气变道成功率较纯视觉方案提升 23%。2025 年新增机械车位泊入等功能,并获工信部首批 L4 级路测牌照。
- 电池与电机:与宁德时代合作研发CTB 一体化电池,集成效率 77.8%,支持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充电 11 分钟补能 80%。自研 HyperEngine V8s 电机转速达 27200rpm,实验室预研技术突破 35000rpm,远超行业水平。
- 智能底盘:全主动悬架实现 “零颠簸、零侧倾、零俯仰”,超级四电机系统支持原地掉头、圆规掉头等功能,48V 线控制动和转向技术提升响应速度 40%,并为未来无方向盘座舱布局奠定基础。
- 生态整合
依托小米澎湃 OS 系统,实现 “人车家全生态” 无缝互联,支持 200 + 第三方智能硬件接入。车机响应速度比鸿蒙快 17%,并通过米家设备联动激活二次消费,2025 年汽车生态衍生品销售额预计突破 141 亿元。
二、市场表现与战略布局
- 销量与产能
2024 年小米汽车全年交付 13.5 万辆,2025 年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截至 3 月已交付第 20 万辆。北京工厂一期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达产后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凭借规模效应,小米汽车毛利率达 18.5%,高于特斯拉同期的 17.9%,预计 2025 年实现盈利。
- 全球化进程
2025 年加速海外布局,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参与后续车型性能调校,并计划 2027 年进军国际市场。SU7 Ultra 已在 MWC 2025 亮相,凭借 “技术普惠” 策略(售价仅为保时捷 Taycan 的 1/3),在欧洲市场引发关注。
-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
核心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电池)、汇川技术(电机)、拓普集团(空气悬架)等,覆盖三电、智能座舱、热管理等领域。通过投资 3000 家配套企业,三电系统专利占比达 52%,电池包国产化率 100%,构建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三、研发与品牌建设
- 研发投入
2024 年研发投入 240 亿元,2025 年预计超 300 亿元,重点布局自研整车电子电气架构(EEA)、智能底盘预研技术等。累计申请汽车相关专利超 1000 项,涵盖自动驾驶、电池安全等领域。
- 品牌荣誉
2025 年斩获德国 iF 设计奖五项大奖,包括多屏协同用车体验、全景多感官座舱设计等,彰显其在工业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的领先地位。
四、未来规划
小米汽车计划通过 “精密主义 + 生态霸权” 模式,在 2027 年跻身全球前五车企。短期目标包括:2025 年交付 35 万辆,2026 年推出增程 SUV 昆仑,2027 年开启海外销售。长期将聚焦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并依托小米生态链优势,持续优化 “人车家全生态” 体验。
总结
小米汽车凭借极致的技术标准、快速的市场扩张和生态整合能力,在 2025 年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标杆企业。其以 “技术普惠” 为核心理念,通过全栈自研和产业链掌控,不仅在性能、续航等硬指标上超越行业水平,更以智能生态重构竞争维度,为用户带来颠覆性的出行体验。未来,随着全球化布局的深化和技术迭代的加速,小米汽车有望成为首个源自东方的全球车企霸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