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当前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的等待时间主要受产能爬坡、供应链波动及新车型上市节奏影响。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核心车型交付周期
- 小米 SU7 系列
- 标准版 / Pro/Max:截至 2025 年 4 月,锁定订单后预计等待42-50 周(约 10-12 个月),其中标准版最长达 50 周(约 350 天),提车时间集中在 2026 年 2-3 月。
- SU7 Ultra:交付周期相对较短,为18-21 周(约 4.5-5 个月),主要因产能优先保障高端车型。
- 原因:SU7 系列订单积压超 15 万辆,而北京一期工厂月产能仅 2.5 万辆,叠加二期工厂 6 月投产后初期产能有限,导致交付周期延长。
- 新车型 YU7
- 上市时间:原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但因设计变更(EWO)和供应链问题,可能推迟至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
- 交付时间:若 2025 年上市,首批用户提车需等待3-6 个月,即 2026 年才能交付;若延期至 2026 年上市,交付周期可能进一步拉长。
二、产能与供应链影响
- 工厂扩建进展
- 北京二期工厂:6 月中旬竣工,7-8 月投产,年产能规划 30 万辆,主要用于生产 YU7 和缓解 SU7 压力。投产后,SU7 交付周期可能逐步缩短至30-40 周(7-10 个月)。
- 武汉工厂:与东风汽车合作,计划盘活现有产能,覆盖中西部市场,但 2025 年对交付影响有限。
- 供应链瓶颈
- 电池与芯片:依赖宁德时代电池和英伟达 Thor 芯片,全球供应链紧张导致产能受限。小米正通过自研 RISC-V 车规级芯片和固态电池技术(2025 年测试半固态方案)缓解风险,但短期内难以突破。
- 零部件供应:部分零件设计变更(如 YU7 的 EWO)导致生产延迟,进一步加剧交付压力。
三、地区与车型差异
- 济宁地区:小米在济宁设有交付中心(润华汽车广场),且全国服务网点已覆盖 75 城,提车时间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无明显地区差异。
- 车型优先级:
- SU7 Ultra:产能优先保障,交付周期最短。
- 标准版 / Pro/Max:订单积压严重,等待时间最长。
- YU7:若 2025 年上市,初期产能有限,交付周期可能超过 SU7 系列。
四、官方动态与用户建议
- 官方目标:小米计划 2025 年交付 35 万辆,3 月单月交付已超 2.9 万辆,但产能提升需时间验证。
- 用户策略:
- 急用车:优先选择 SU7 Ultra 或现有库存车型(如创始版),交付周期约 4-5 个月。
- 观望者:关注二期工厂投产后的产能释放(预计 2025 年 Q3),或等待 YU7 上市后的订单分流。
- 政策风险:2026 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可能结束,若 YU7 延期至 2026 年交付,购车成本可能增加 1.5 万元。
五、行业对比与趋势
- 新势力平均周期:蔚来、小鹏等品牌交付周期普遍为12-24 周,小米因产能爬坡较慢,等待时间显著更长。
- 长期趋势: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供应链优化,2025 年下半年交付周期可能逐步缩短,但全年整体仍将维持高位。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等待时间呈现 “前高后低、车型分化” 的特点:
- 上半年:SU7 系列交付周期普遍超过 40 周,YU7 可能延期至 2026 年交付。
- 下半年:二期工厂投产后,SU7 交付周期有望缩短至 30-40 周,YU7 若上市则需等待 3-6 个月。
建议用户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车型,并密切关注小米官方产能公告及供应链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