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汽车的排期主要围绕产能提升、新车型发布及交付节奏展开,以下是关键节点与规划的详细梳理:
一、现有车型交付与产能规划
1. 小米 SU7 系列:交付周期仍较长,二期工厂投产或缓解压力
- 交付时间:当前下单非 Ultra 版的小米 SU7(标准版 / Pro/Max),预计提车时间为2026 年 2 月初至 3 月底,等车周期接近一年。
- 产能瓶颈:SU7 的产能受限于供应链(如电池、芯片)及工厂产能。尽管小米汽车 3 月交付量已突破 2.9 万辆,但二期工厂(北京亦庄)预计2025 年 6 月投产,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投产后将逐步提升交付速度。
- 技术升级:2025 款 SU7 Pro/Max 搭载宁德时代新一代 “麒麟电池”,CLTC 续航突破 900 公里,预计第三季度交付。
2. 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
- 小米汽车 2024 年交付量为 13.68 万辆,2025 年目标提升至35 万辆,较原计划增加 5 万辆,显示出对产能释放的信心。
二、2025 年新车型发布计划
1. 小米 YU7(御 7):纯电 SUV,6-7 月上市
- 定位与配置:
- 中大型纯电 SUV,车身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版本,CLTC 续航最高 820 公里。
- 智能驾驶:搭载小米最新 AI 智能驾驶系统,支持自动导航和实时路况识别。
- 内饰升级:新增环绕式远端屏(PHUD 技术)、电子怀挡、“一键狂暴” 红色按钮,座舱科技感提升。
- 上市时间:原计划 6-7 月上市,因设计调整或供应链问题,有消息称可能延期至8 月,但官方尚未正式确认。
- 价格区间:预计售价25-30 万元,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
2. 小米昆仑(内部代号):增程 SUV,2025 年底发布
- 定位与配置:
- 中大型增程式 SUV,采用三排座椅布局,车身尺寸超 5 米,主打家用大空间。
- 动力系统:搭载 1.5T 增程器,纯电续航或达 400 公里,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
- 技术亮点:配备后轮转向系统、激光雷达,支持高阶智驾功能。
- 发布时间:原计划 2025 年底发布,最新谍照显示可能推迟至2026 年,具体以官方为准。
三、供应链与产能布局
1. 工厂建设
- 北京二期工厂:2025 年 6 月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主要生产 SU7 系列及 YU7。
- 武汉基地:规划占地 2000 亩,聚焦华中市场,预计2026 年投产,初期产能 300 万台,远期目标支撑百万辆产销量。
2. 供应链优化
- 电池:SU7 Ultra 采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101kWh),支持 16C 超充,5 分钟补能 400 公里;低配版搭载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通过 CTB 技术提升能量密度 15%。
- 芯片:SU7 搭载高通骁龙 8295 芯片,YU7 或采用英伟达 Thor 芯片(需关注供货稳定性)。
四、充电网络建设
- 超充站布局:2025 年计划建成500 + 座超充站,重点覆盖一线城市和高速服务区,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2 分钟补能 300 公里)。
- 合作网络:接入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超 3 万根充电桩,覆盖全国 88.1% 高速服务区,用户可通过 “小米充电地图” 实时查询桩位状态。
五、用户关注点与潜在风险
- 交付周期:SU7 当前等车近一年,YU7 上市后或进一步加剧产能压力,建议关注二期工厂投产进度。
- 价格策略:小米车型一贯以高性价比著称,YU7 若定价 25-30 万元,可能对同级别竞品形成冲击。
- 技术落地:智能驾驶(如 SU7 Ultra 的 AI 系统)、增程技术(昆仑车型)的实际体验需市场验证。
- 供应链风险:芯片短缺、电池产能波动可能影响交付节奏。
总结:2025 年小米汽车关键时间轴
时间节点 | 事件 |
---|---|
Q2 2025 | 北京二期工厂投产,SU7 产能逐步提升;YU7 预计 6-8 月上市。 |
Q3 2025 | 2025 款 SU7 Pro/Max 交付;超充站建设加速,覆盖更多城市。 |
Q4 2025 | 小米昆仑增程 SUV 或发布;武汉基地启动建设。 |
全年目标 | 交付 35 万辆,建成 500 + 座超充站,接入超 102 万根公共充电桩。 |
如需获取最新动态,建议关注小米汽车官网或官方社交媒体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