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在供应链、技术研发和生态协同等领域已形成多元化合作网络,覆盖电池、自动驾驶、充电服务、车联网等核心环节。以下是其主要合作伙伴及合作方向的深度解析:
一、核心供应链:电池与能源
- 宁德时代
- 合作内容: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北京时代动力电池(注册资本 10 亿元),专注于电池制造与技术迭代。宁德时代独家供应小米 SU7 Max 的麒麟三元锂电池包(容量 101kWh,支持 800V 超充,5 分钟补能 200 公里),并为 SU7 Pro 提供神行电池系列。
- 战略意义:通过合资模式,小米强化了电池供应链的稳定性,同时获得宁德时代在快充技术、安全设计(如 CTP3.0 无模组技术)上的支持,确保其高端车型的续航与性能优势。
- 比亚迪(弗迪电池)
- 合作内容:为小米 SU7 低配版提供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通过 CTB(Cell to Body)技术实现电池包与车身一体化,提升能量密度 15%。
- 战略意义: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以高安全性和低成本著称,帮助小米覆盖中低端市场,降低入门车型的价格门槛。
二、自动驾驶与智能驾驶
- 高通
- 合作内容:高通 SA8620P 芯片支持小米汽车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覆盖语音交互、多屏联动等功能。其高阶智驾方案(支持城市智驾、高速 NOA)计划于 2025 年二季度量产,已获小米定点。
- 战略意义:高通在智能座舱芯片市场占据 67% 份额,与小米的合作巩固了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帮助小米提升座舱智能化水平。
- 中科创达
- 合作内容:提供 “魔方中间件” 解决方案,加速小米自动驾驶算法迭代,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的快速落地。
- 战略意义:中科创达的全栈操作系统能力与小米的规模化量产能力形成互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 光庭信息
- 合作内容:为小米汽车提供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服务,包括人机交互界面(HMI)的验证与优化。
- 战略意义:通过第三方测试机构的专业能力,小米确保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与用户体验。
三、充电与能源服务
- 蔚来、小鹏、理想
- 合作内容:小米与三家新势力达成充电补能网络合作,14000 + 蔚来充电桩、9000 + 小鹏充电桩、6000 + 理想充电桩接入小米充电地图,支持扫码充电与即插即充。
- 战略意义:通过共享头部车企的充电网络,小米快速弥补自身充电设施不足的短板,提升用户补能便利性。
- 能链智电(NAAS)
- 合作内容:双方构建全国性充电网络,整合能链智电的 AI 调度系统与小米的车机充电地图,实现找桩、导航、支付的全链路智能化。
- 战略意义:能链智电的能源数字化平台与小米的智能终端生态深度融合,推动充电服务从单一场景向跨系统协同升级。
四、车联网与生态协同
- 比亚迪
- 合作内容:双方在车内生态标准上达成共识,推动配件标准化与资源共享。例如,小米生态链产品(如米家空气净化器、车载冰箱)可适配比亚迪车型,反之亦然。
- 战略意义:通过统一接口协议与软件通讯规范,小米与比亚迪降低了跨品牌设备的适配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 华培动力
- 合作内容:华培动力为小米汽车提供传感器(如胎压监测、环境感知传感器),并计划拓展至国际市场。
- 战略意义:华培动力的传感器技术支持小米汽车的智能化功能,同时其全球化布局助力小米出海。
五、国际合作与出海准备
- 三星、高通
- 合作内容:三星电子与小米讨论汽车芯片(如 Exynos Auto V920)和显示器(如 Micro LED)的合作;高通则深化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芯片的供应。
- 战略意义:三星的芯片与显示技术、高通的智能驾驶方案,为小米汽车的高端化与国际化提供技术储备。
- 欧洲市场布局
- 合作动态:小米 SU7 Ultra 在 2025 年 MWC 展完成欧洲首秀,计划 2027 年正式出海。目前正与当地充电运营商(如 Ionity)和经销商洽谈合作,以适配欧洲法规与用户需求。
- 战略意义:通过本地化合作,小米规避贸易壁垒,加速在欧洲市场的渗透。
六、政策与标准推动
- 工信部与行业协会
- 合作内容:雷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推动自动驾驶量产政策(如 L3 级自动驾驶全国性测试互认)和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标准的制定。
- 战略意义:政策支持为小米的技术落地与生态扩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 L3 级自动驾驶的合法化将加速其商业化进程。
总结:合作模式的核心逻辑
小米汽车的合作策略体现了 “垂直整合 + 生态开放” 的双重路径:
- 垂直整合:通过合资(如宁德时代)、自研(如澎湃 OS)强化核心技术掌控力。
- 生态开放:与头部车企、科技公司共享资源(如充电网络、芯片平台),降低研发与运营成本。
- 政策协同:借助行业标准与法规推动,加速技术落地与市场扩张。
这种模式既确保了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又通过生态协同构建了护城河,为其长期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