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链呈现出多元化布局,核心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电池),同时在高端车型中引入了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技术。以下是具体车型的电池配置及技术细节:
一、主力车型电池配置
1. 小米 SU7 系列
- 标准版:
搭载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采用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弗迪电池)双供应商随机混装模式。用户购车时无法自主选择电池品牌,这种策略旨在平衡供应链风险并降低成本。
- 技术特点:
- 宁德时代电池采用CTP(Cell to Pack)技术,体积利用率提升至 72%,支持 30 分钟快充至 80%。
- 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蜂窝铝板结构优化安全性,但未搭载宁德时代的电芯倒置技术(该技术仅用于 Pro/Max 版)。
- 争议与挑战:
2025 年 3 月 SU7 标准版高速碰撞起火事故引发关注,事故车辆被推测搭载弗迪电池。尽管小米官方表示需等待调查结果,但随机混装策略导致用户对电池透明度和安全设计产生疑虑。
- 技术特点:
- Pro 版:
配备94.3kWh 磷酸铁锂神行电池,由宁德时代独家供应。该电池支持4C 超快充,10 分钟可补充 400 公里续航,并采用三维立体热阻隔技术,热失控扩散时间延长至行业领先的 2 小时以上。
- Max 版:
搭载101kWh 三元锂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 255Wh/kg,CLTC 续航突破 800 公里。其电芯倒置技术通过向下泄压设计,在极端工况下提升乘员舱安全性。
2. 小米 SU7 Ultra
- 顶配版:
采用宁德时代 CTB 3.0 麒麟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 280Wh/kg,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2 分钟可完成 10%-80% 补能。此外,该车还搭载碳化硅逆变器和全域智能热泵 2.0 系统,冬季续航达成率提升至 83%。
3. 小米 YU7(中大型 SUV)
- 标准版:
预计搭载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由宁德时代或弗迪电池供应,CLTC 续航约 830 公里。 - 高性能版:
可能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支持双电机四驱,峰值功率达 495kW。
二、高端技术突破:固态电池
- 小米 SU7 Pro+:
2025 年第四季度将推出搭载宁德时代 “麒麟 5.0” 固态电池的版本,能量密度达 500Wh/kg,CLTC 续航突破 1200 公里。该电池采用硫化物电解质,热失控风险降低 90%,并通过针刺、挤压等极端测试。 - 技术挑战:
目前固态电池产能有限,仅适配 SU7 Pro + 高配版,2026 年目标成本下降 30%。此外,硫化物电解质原材料全球产能不足,短期自给率仅 30%。
三、供应链策略与行业影响
1. 双供应商体系
- 小米通过宁德时代与比亚迪 “双保险” 策略确保供应链稳定,同时利用两者技术差异覆盖不同市场需求:
- 宁德时代主导高端车型(三元锂 + 固态电池),比亚迪主攻标准版(磷酸铁锂)。
- 这种模式参考特斯拉的供应链管理,但随机混装引发用户对电池透明度的不满。
2. 政策与安全标准
- 新国标影响:
2026 年实施的 GB38031-2025 标准要求电池热失控后 2 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小米 SU7 Pro/Max 版的麒麟电池已通过相关测试,而标准版因未搭载电芯倒置技术,可能面临更高的合规成本。 - 安全技术升级:
宁德时代的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结构创新成为应对新国标的核心方案。
3. 成本与市场竞争
- 成本控制: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较三元锂低 20%-30%,但标准版随机混装导致用户对安全性能的担忧,可能影响市场接受度。 - 竞品对标:
小米 SU7 Max 的麒麟电池续航与特斯拉 Model S Plaid(约 840 公里)接近,但价格更具竞争力(SU7 Max 起售价约 45 万元)。
四、未来展望
- 自研电池计划:
小米已与清陶能源合作开发硫化物固态电池,计划 2027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适配第三代超级底盘。 - 换电生态:
小米正布局模块化换电技术,未来用户可通过换电升级固态电池,提升车辆保值率。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链以宁德时代为核心,覆盖三元锂、磷酸铁锂及固态电池技术,同时与比亚迪合作保障标准版车型供应。尽管随机混装策略引发争议,但小米通过技术创新(如电芯倒置、CTB 一体化)和政策合规(新国标)巩固了市场地位。未来,自研固态电池和换电生态将成为其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