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小米汽车在 2025 年 4 月 14 日至 20 日的一周内新增锁单量达 1.9 万份,这一数据在多个第三方平台(如什么值得买)均有报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与此前几周的订单波动形成对比:4 月 7 日当周锁单量为 1.3 万台且连续下滑,但到 4 月中旬订单量显著回升,可能与小米在 4 月推出的购车优惠政策有关,例如 SU7 Ultra 首销权益延续至 4 月 30 日,包含价值 9 万元的碳纤维部件、智驾终身免费等福利。
数据背后的市场表现
- 订单结构与交付压力
此次锁单中,25%-30% 为顶配 SU7 Ultra 版本(售价 52.99 万元),按此计算单周 Ultra 版本锁单量达 4750-5700 辆,显示出高端车型的市场接受度。然而,当前产能仍受限制,标准版交付周期需 40 周(约 9 个月),Ultra 版也需 13-16 周,北京工厂二期预计 6 月投产后年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若按此订单增速,年底积压订单可能突破 30 万辆。
- 市场竞争与用户群体
订单中 50% 来自 BBA 56E 用户(宝马 5 系、奔驰 E 级、奥迪 A6L),反映出小米在高端市场对传统豪华品牌的分流能力。同期,小米 SU7 在中大型车销量排名中稳居第一,3 月单月销量达 29244 辆,2025 年累计销量 75869 辆,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 行业对比与产能挑战
相比新势力品牌,小米汽车在 4 月第三周(14 日 - 20 日)的周销量为 0.72 万辆,排名第三,仅次于理想和零跑。不过,其锁单量与交付量存在显著差距:3 月锁单量超 8.5 万台,但实际交付量为 2.9 万台,产能爬坡压力仍存。小米已通过调整生产班次(两班倒)和扩建工厂应对需求,但短期内交付周期仍较长。
数据争议与统计口径
部分权威媒体(如中关村在线、新浪财经)在 4 月 7 日的报道中提到锁单量为 1.3 万台且连续下滑,与 4 月中旬的 1.9 万数据存在差异。这可能源于统计周期不同(如周度数据波动)或统计口径差异(锁单量与销量的区别)。例如,4 月 14 日 - 20 日的上险量为 7160 台,属于实际交付数据,与锁单量(订单锁定数量)不同。
官方动态与市场策略
小米官方尚未直接公布上周锁单数据,但通过延长购车权益(如智驾终身免费)和提升交付目标(2025 年 35 万辆)间接印证了市场需求。此外,小米计划年中推出首款 SUV 车型 YU7,进一步扩大产品线,但目前产能仍集中于 SU7 系列。
总结
综合多方信息,小米汽车上周新增锁单 1.9 万份的报道具备一定可信度,主要源于第三方平台的密集披露及促销政策的刺激效应。尽管存在数据波动和产能挑战,但小米凭借产品性价比、智能化体验及品牌生态,在中高端电动车市场持续占据重要地位。建议关注小米官方后续公告以获取更准确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