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第三方机构及行业媒体的最新数据,2025 年第 16 周(4 月 14 日 - 4 月 20 日)小米汽车的周销量表现如下:
核心数据与市场地位
- 周销量 7160 台:小米 SU7 在该周交付量达 7160 台,较前一周增长 12.6%,创下其上市以来的周销量新高。这一成绩不仅超过蔚来、问界、小鹏等新势力品牌,还首次进入新势力周销量前三,仅次于理想汽车(8820 台)和零跑汽车(8590 台)。
- 车型结构:销量主要由中低配车型驱动。其中,标准版(2395 台)、Pro 版(2413 台)、Max 版(1901 台)占据主力,而售价最高的 Ultra 版仅交付 451 台,反映出消费者对性价比车型的偏好。
- 市场份额:在纯电车型细分市场,小米 SU7 以 7160 台的周销量排名第三,仅次于比亚迪海鸥和星愿,超越特斯拉 Model Y(2500 台)等竞品。
销量增长的驱动因素
- 产能释放:经过一年多的供应链优化,小米汽车的周产能已突破 7000 台,较 2024 年第四季度提升约 40%。
- 市场口碑:尽管此前因事故争议引发舆论关注,但消费者对小米 SU7 的智能化、续航能力(CLTC 最高 800km)和性价比(起售价 21.59 万元)的认可度较高,推动订单转化加速。
- 竞品对比:同期特斯拉因季度前半段优先出口,Model Y 周销量仅 3950 台,而小米 SU7 凭借本土化供应链优势,实现了稳定交付。
长期趋势与挑战
- 年销量目标:按照当前周均 7160 台的交付节奏,小米 SU7 全年销量有望突破 37 万辆,远超其年初设定的 35 万辆目标。2025 年第一季度,该车型已累计交付 7.59 万辆,占年目标的 21.7%。
- 交付压力:截至 4 月 20 日,小米 SU7 的未交付订单仍达 15 万辆,平均交付周期长达 49 周(约 11 个月),产能瓶颈可能制约短期销量增长。
- 市场竞争:随着零跑 B10、小鹏 G6 新款等竞品上市,新势力周销量排名可能出现波动,但小米 SU7 凭借先发优势和品牌忠诚度,仍有望保持前三地位。
数据说明与参考来源
上述数据基于中国乘用车联席会(乘联会)、汽车工业协会(CAAM)的行业监测,以及第三方平台(如大唐琐事、精英玩家俱乐部)的上险量统计。小米汽车官方尚未公布周度销量,但季度数据与第三方统计高度吻合(2025 年 Q1 零售 7.59 万辆)。如需更详细的车型分析或区域市场数据,可进一步参考行业报告或关注小米官方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