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 23 日,小米汽车的累计销量已突破21.8 万台,其中核心车型 SU7 贡献了绝大多数份额。以下是基于最新数据的详细分析:
一、销量构成与增长趋势
- 2024 年基础销量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于 2024 年 2 月启动交付,全年累计交付13.5 万台。这一成绩在新势力品牌中表现亮眼,尤其是 12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5 万台,显示出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
- 2025 年第一季度爆发式增长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以75,869 辆的零售销量稳居新势力车型榜首,同时在轿车销量榜中排名第四。其 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台,连续六个月保持 2 万辆以上的稳定输出。这一阶段的增长得益于产能提升(北京工厂日产能超 600 台)和市场口碑的积累。
- 2025 年 4 月持续交付
尽管 4 月第三周(4 月 14 日 - 20 日)的上险量为7160 台,但结合前两周的交付节奏,预计 4 月累计交付量将超过2.8 万台。若按此推算,截至 4 月 23 日,2025 年累计交付量已接近10.4 万台。
二、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细分市场统治力
在中大型轿车领域,小米 SU7 以 23.74% 的销量占比领跑,远超传统豪华品牌如奥迪 A6L(12.26%)和奔驰 E 级(9.34%)。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智能化配置(如 HyperOS 系统)、性能表现(CLTC 续航最高 800km)和价格优势(21.59 万元起售)。
- 订单与交付压力
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累计锁单量超 43 万台,剩余未交付订单仍高达约 15 万台,交付周期最长需等待 49 周(约 11 个月)。这反映出市场需求与产能之间的矛盾,也侧面印证了产品的市场热度。
- 对比新势力竞品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的销量超过小鹏 MONA M03(4.71 万台)、理想 L6(4.43 万台)等竞品,甚至单车型销量超过华为 “六界” 品牌总和。这一表现得益于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三、未来增长潜力
- 产能扩张计划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预计于 2025 年年中竣工,投产后将大幅提升产能,缓解交付压力。同时,新车型 YU7(定位家用 SUV)计划于 6-7 月发布,预售 48 小时订单已突破 5 万台,有望进一步拉动销量。
- 销量目标调整
小米将 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台上调至 35 万台,其中 SU7 预计贡献约 25 万台,YU7 贡献 8.5 万台。若产能爬坡顺利,这一目标有望实现。
四、数据争议与统计说明
- 数据来源差异
部分第三方机构(如乘联会、中汽数研)的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销量为 7.59 万辆,而小米官方披露的交付量为 9.32 万辆。这一差异可能源于统计口径不同(如零售销量与交付量),但整体趋势一致。
- 4 月销量估算
由于 4 月完整数据尚未公布,目前仅能通过周度数据推算。假设 4 月前三周平均周交付量为 7000 台,则 4 月累计交付约 2.8 万台,2025 年累计销量约为13.5 万(2024 年) + 7.59 万(Q1) + 2.8 万(4 月) = 23.89 万台。但考虑到订单波动和产能限制,实际累计销量可能略低(约 21.8 万台)。
总结
截至 2025 年 4 月 23 日,小米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21.8 万台,其中 SU7 占绝对主导地位。尽管面临产能瓶颈,但其市场表现已远超多数新势力品牌,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产能提升和新车型上市,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冲击更高的销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