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 SU7 Ultra 作为 2025 年纯电动性能轿车的标杆级产品,凭借赛道级性能、智能生态和豪华配置,重新定义了国产高端电动车的价值标准。以下从产品定位、核心技术、市场表现及用户反馈等维度展开深度解析:
一、产品定位与市场意义
小米 SU7 Ultra 是小米汽车继 SU7 标准版后推出的高性能旗舰车型,旨在突破国产电动车性能天花板,对标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等国际顶级车型。其 52.99 万元起的定价策略,不仅填补了国产 50 万级性能车的空白,更以 "参数即正义" 的性价比逻辑,对传统豪华品牌形成降维打击。
二、核心技术解析
1. 动力与续航:三电机狂暴输出
- 三电机四驱系统:搭载两台 V8s(单台功率 850kW)和一台 V6s 电机(功率 288kW),综合马力 1548Ps,峰值扭矩 1770N・m,零百加速 1.98 秒(解除新手保护后),极速 350km/h,刷新上海国际赛车场量产车圈速纪录(2 分 09 秒 944)。
- 电池与快充: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93.7kWh)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0%-80% 充电仅需 11 分钟,5 分钟补能 200 公里。CLTC 续航 630 公里,赛道模式下续航降至 300 公里,低温环境(-10℃)实际续航约 380 公里。
2. 智能驾驶与生态互联
- 智驾硬件:双 Orin 芯片(算力 508TOPS)+ 128 线激光雷达 + 11 颗摄像头 + 12 颗超声波雷达,支持高速 NOA、自动泊车、遥控召唤等功能,但城市 NOA 仍处于测试阶段。
- 人车家生态:Xiaomi HyperOS 系统深度联动米家设备,支持语音控制智能家居、平板远程控车、AR-HUD 实时导航等场景化服务。
3. 赛道化底盘与空气动力学
- 悬架系统:闭式双腔空气悬挂(10 段阻尼调节)+ 碳陶瓷刹车(前六后四活塞卡钳),100km/h-0 制动距离 25 米。
- 空气动力学:碳纤维尾翼、U 形风刀、主动扩散器等套件带来 285kg 下压力,风阻系数 0.195Cd。
4. 设计与工艺
- 外观:5115mm 车长 + 3000mm 轴距,闪电黄、鹦鹉绿等 5 种配色,碳纤维车顶 / 侧裙 / 尾翼等 17 处碳纤维覆盖件。
- 内饰:Alcantara 翻毛皮 + 碳纤维饰板,16.1 英寸 3K 中控屏,25 扬声器杜比全景声系统,标配座椅加热 / 通风 / 按摩。
三、市场表现与用户画像
1. 销量与交付
- 2025 年 2 月 27 日上市后,2 小时大定破 1 万台,3 月订单锁单超 1.9 万台,提前完成年销目标。
- 首批交付周期约 1 个月,欧洲市场计划 2027 年进入,MWC2025 展会上引发强烈关注。
2. 用户群体
- 科技发烧友(35%):为 1548 马力、5.2C 快充等参数买单。
- 多车家庭(28%):作为 "第二台玩具车" 满足赛道日需求。
- 小米生态粉(22%):看重人车家互联体验。
- 投资属性买家(15%):押注车型升值潜力。
四、争议与痛点
1. 空间实用性
- 后排头部空间仅 980mm(身高 180cm 乘客顶头),储物格仅 3 处,无全景天窗。
2. 智驾成熟度
- 城市 NOA 功能尚未落地,高速 NOA 偶发路线误判,对比华为 ADS 2.0 落后约 18 个月。
3. 续航与能耗
- 赛道模式电耗倍增,冬季低温续航打 6 折,选装碳纤维尾翼和半热熔轮胎进一步缩减续航。
4. 售后与服务
- 碳纤维部件维修成本高昂,部分选装件交付周期长达半年。
五、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小米 SU7 Ultra 的上市标志着国产电动车正式跻身全球性能车第一梯队。其 "硬件综合净利率≤5%" 的定价策略,倒逼传统豪华品牌重新审视产品溢价。未来,随着小米自建液冷超充网络的完善(2025 年计划建成 3000 座),以及城市 NOA 功能的落地,SU7 Ultra 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六、选购建议
- 推荐人群:追求极致性能、愿为科技买单的硬核玩家;小米生态深度用户;多车家庭的第二台 "玩具车"。
- 慎选人群:对空间和续航敏感的家用用户;注重智驾成熟度的保守驾驶者。
小米 SU7 Ultra 用 1.98 秒零百加速、285kg 下压力、52.99 万定价,证明国产车也能站上性能之巅。尽管存在空间、智驾等短板,但其以手机行业的 "性价比思维" 重构电车定价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条 "性能平权" 的新路径。正如雷军所言:"小米 SU7 Ultra 不是简单的产品,而是中国智造的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