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已推出的车型覆盖了高性能轿车、中大型 SUV 及旗舰性能版,形成了从 20 万到 80 万价格区间的产品矩阵。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梳理:
一、已上市车型
1. 小米 SU7 系列
- 标准版 / Pro 版 / Max 版:
- 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主打 “技术普惠旗舰”。
- 核心配置:
- 动力:标准版搭载单电机后驱(210kW),Pro 版升级为双电机四驱(495kW),Max 版配备宁德时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最高 810km。
- 智能驾驶:全系标配 12 颗摄像头 + 激光雷达,搭载小米自研 “赤兔 N1” 神经拟态芯片,支持城市 NOA、跨楼层自动泊车等功能。
- 生态融合:澎湃 OS 2.0 车机系统深度整合小米 IoT 生态,支持 2000 + 智能设备无感控制。
- 价格:21.59 万 - 29.99 万元。
- 市场表现:2024 年交付超 13.5 万辆,2025 年第一季度累计订单突破 15 万份。
- SU7 Ultra:
- 定位:赛道级性能版,全球最速四门车型。
- 核心配置:
- 动力:三电机驱动(前 V6S + 后双 V8S),总功率 1138kW,0-100km/h 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
- 赛道化设计:碳纤维车身套件、碳陶瓷制动盘、倍耐力 P Zero 轮胎,支持 10 段可调绞牙避震。
- 续航:93.7kWh 电池组,CLTC 续航 600km,5.2C 超充 11 分钟补能 300km。
- 价格:81.49 万元。
- 预售情况:2025 年 3 月开启预售,10 分钟内小订订单达 3680 台。
二、2025 年新车型
1. 小米 YU7
-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主打 “智能移动空间”。
- 核心配置:
- 设计:4999×1996×1600mm 车身尺寸,轿跑式溜背设计,隐藏式门把手,标配电动尾翼。
- 动力:
- 后驱版:235kW 单电机,CLTC 续航 820km(19 英寸轮毂)。
- 四驱版:双电机总功率 508kW,0-100km/h 加速 3 秒级,CLTC 续航 760km。
- 智能系统:搭载小米 HyperOS 系统,支持眼动追踪交互、HUD 投影,标配激光雷达,智驾算力达 508TOPS。
- 价格:预计 25 万 - 35 万元,6-7 月上市。
- 产能:由小米汽车二期工厂生产,年产能 15 万辆。
三、技术研发与生态布局
- 三电系统:
- 全域 800V 高压平台:SU7 Ultra 搭载宁德时代 CTB 3.0 麒麟电池,能量密度 280Wh/kg,-30℃低温衰减率降低 42%。
- 四电机驱动预研:2025 年启动轮边电机研发,支持原地掉头、横向移动等功能,综合功率达 1511kW。
- 智能底盘:
- 全主动悬架:自研智能悬架系统,响应速度是传统空气弹簧的 100 倍,支持 140mm 升降行程。
- 线控底盘:48V 线控转向 + 线控制动,转向比 5:1-15:1 可调,能耗降低 10%。
- 补能网络:
- 600kW 液冷超充:2025 年计划建成 500 座超充站,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 跨品牌合作:与蔚来、小鹏、理想共享超 2.9 万根充电桩,支持即插即充。
四、市场策略与挑战
- 价格策略:
- 技术平权:SU7 标准版 21.59 万元起,通过智能制造将生产节拍提升至 68 秒 / 台,零部件通用化率 78%。
- 高端突破:SU7 Ultra 以 81.49 万元价格冲击百万级市场,对标保时捷 Taycan。
- 产能瓶颈:
- 一期工厂月产能 2.4 万辆,二期工厂 6 月投产后年产能将达 30 万辆,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
- 用户反馈:
- 优势:SU7 凭借 “参数领先 + 生态整合” 吸引 30% 女性用户,YU7 设计被称为 “SUV 界保时米”。
- 待改进:SU7 后排空间、座椅舒适性需优化,YU7 智驾系统仍处内测阶段。
五、未来规划
- 2026 年车型:代号 “昆仑” 的增程式 SUV,定位 15 万 - 20 万元市场,配备后轮转向和三排座椅。
- 技术储备:固态电池研发进入中试阶段,计划 2027 年量产,能量密度突破 400Wh/kg。
小米汽车通过 “性能标杆 + 生态闭环” 策略,正在改写新能源汽车行业规则。从 SU7 的现象级热销到 SU7 Ultra 的赛道突破,再到 YU7 的 SUV 市场布局,小米正以 “硬件利润率不超 5%” 的初心,推动智能电动汽车进入 “技术平权” 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