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新能源汽车概念股

2025-04-22 17:31:17  阅读 1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新能源汽车概念股

截至 2025 年,小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形成覆盖电池、电驱动系统、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及生态协同的完整布局,相关概念股可分为以下六大类:

一、电池与能源系统


宁德时代(300750.SZ)

  • 核心业务:为小米 SU7 Ultra 供应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 255Wh/kg,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实现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
  • 技术突破:2025 年推出钠离子电池配套小米低端车型,成本较磷酸铁锂低 15%,适配家庭用户需求。
  • 市场动态:小米 SU7 系列电池采购占宁德时代营收比重提升至 8%,2025 年 Q1 股价累计上涨 27%。

比亚迪(002594.SZ)

  • 合作内容: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Pro 提供刀片电池,CTB 技术使车身扭转刚度提升 40%,续航突破 700 公里。
  • 产能规划:西安工厂二期扩建完成后,小米订单年产能将达 45GWh,占比亚迪外供电池总量的 35%。
  • 财务表现:2025 年 Q1 电池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68%,毛利率提升至 22%。

贝特瑞(835185.BJ)

  • 技术优势:硅碳负极材料市占率全球第一,适配小米 SU7 Ultra 的 4C 超充需求,快充效率提升 30%。
  • 产能布局:山西基地年产 10 万吨硅基负极项目投产,其中 60% 定向供应小米供应链。
  • 订单情况:2025 年 Q1 获小米新车型电池材料订单 12 亿元,占当期营收的 28%。

二、电驱动与动力系统


汇川技术(300124.SZ)

  • 核心产品:V6s 超级电机转速达 21,000rpm,功率密度 4.2kW/kg,支持小米 SU7 Ultra 零百加速 2.78 秒。
  • 产能规划:苏州工厂扩建后,电机年产能将达 120 万台,其中 40% 供应小米。
  • 技术壁垒:自研碳化硅模块使电驱系统效率提升至 97.5%,成本较竞品低 18%。

精进电动(688280.SH)

  • 合作进展:为小米 SU7 基础版提供永磁同步电机,适配 15 万元级车型,2025 年 Q1 量产爬坡至月产 1.5 万台。
  • 市场份额:小米订单占其营收比重从 2024 年的 12% 提升至 2025 年 Q1 的 27%。
  • 研发投入:2025 年研发费用率提升至 15%,重点突破 800V 高压电机技术。

三、智能驾驶与座舱


德赛西威(002920.SZ)

  • 核心产品: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搭载高通 8295 芯片,支持小米澎湃 OS 车机系统,交互响应速度提升 40%。
  • 技术整合:与地平线联合开发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实现 L2.9 级自动驾驶功能,2025 年 Q1 量产交付。
  • 订单规模:小米 SU7 系列座舱域控制器订单总额达 38 亿元,占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业务营收的 32%。

均胜电子(600699.SH)

  • 合作内容:供应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集成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融合方案,支持城市领航辅助驾驶。
  • 量产进度:2025 年 Q2 启动小米 SU7 Ultra 域控制器量产,初期月产能 5,000 台。
  • 技术升级:自研的 HPC2.0 平台算力达 500TOPS,较上一代提升 200%。

四、核心零部件与结构件


拓普集团(601689.SH)

  • 产品矩阵:空气悬架、一体化压铸底盘、智能座舱组件,单车价值量达 1.25 万元。
  • 产能布局:宁波工厂新增 5 条压铸产线,2025 年 Q2 实现小米 SU7 Ultra 底盘件月产 3 万台。
  • 技术壁垒:9100 吨压铸机实现后地板一体化成型,材料利用率提升至 95%。

华域汽车(600741.SH)

  • 合作领域:座椅总成、车灯、内饰件,配套小米 SU7 全系车型,2025 年 Q1 订单同比增长 115%。
  • 产能扩张:上海临港工厂扩建完成后,小米订单年产能将达 60 万辆,占华域汽车乘用车业务的 18%。
  • 成本优势:规模化生产使内饰件成本较行业平均低 12%。

五、检测与认证


中机认检(301508.SZ)

  • 业务内容:提供电池安全检测、自动驾驶功能认证,覆盖小米 SU7 系列全生命周期测试。
  • 技术资质:通过 ISO 26262 功能安全认证,2025 年 Q1 获小米新车型测试订单 8,500 万元。
  • 行业地位:国内汽车检测市场份额达 15%,小米订单占其营收比重提升至 25%。

六、生态协同与材料


蓝思科技(300433.SZ)

  • 核心产品:智能座舱玻璃、车载摄像头镜片,适配小米 SU7 Ultra 的 AR-HUD 系统。
  • 技术突破:微晶玻璃硬度达莫氏 7 级,抗冲击性能提升 50%,2025 年 Q1 量产交付。
  • 产能规划:长沙工厂新增 3 条镀膜产线,小米订单月产能提升至 20 万片。

三花智控(002050.SZ)

  • 合作内容:热泵系统、热管理组件,使小米 SU7 冬季续航提升 25%,2025 年 Q1 量产爬坡至月产 4 万台。
  • 技术优势:七通阀集成技术使系统体积缩小 30%,能耗降低 18%。
  • 订单规模:小米订单占三花智控汽车业务营收的 19%,2025 年 Q1 营收同比增长 47%。

市场动态与风险提示


  1. 政策红利:2025 年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最高达 4 万元,叠加小米 SU7 Ultra 的性能优势,预计全年销量突破 35 万辆,拉动供应链需求增长 40%。
  2. 竞争格局:比亚迪汉 EV 降价至 18.98 万元,直接冲击小米 SU7 的市场份额,需关注小米是否推出增程式车型应对。
  3. 技术迭代:小米固态电池计划 2027 年量产,能量密度达 400Wh/kg,可能导致现有电池供应商份额重构。
  4. 产能瓶颈:宁德时代、汇川技术等头部供应商产能利用率超 90%,需警惕零部件断供风险。

投资逻辑与标的推荐


  • 高弹性标的:汇川技术(电驱动系统)、拓普集团(一体化压铸)、德赛西威(智能座舱),受益于小米销量增长和技术升级。
  • 政策受益标的:中机认检(检测认证)、三花智控(热管理),直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提升。
  • 长期布局标的:贝特瑞(硅基负极)、蓝思科技(车载玻璃),适配小米高端车型技术需求。

建议投资者密切跟踪小米汽车产能释放进度、供应链订单兑现情况及行业政策变化,把握阶段性投资机会。

小米新能源汽车概念股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289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